当前位置:首页

瓯海:“一镇一品”探索基层民主实践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浏览字号:
  娄乔街道的“为民桥”成了为民解题的“暖心桥”,仙岩街道的“华侨e事通”联通了侨胞与家乡,还有新桥街道的“四位一体”监察联系点、瞿溪街道的“瞿情e记+”、茶山街道的校地合作“智囊点”……
  近日,《浙江人大》杂志社记者深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探寻瓯海区人大打造“一镇街一品牌”,办好群众“心头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故事。
  “为民桥”搭建全过程人民民主“暖心桥”
  小小产权证,承载万家心。没有“身份证”的房子,既不能交易也不能过户,孩子上学、户口迁移等问题都成了居民们最大的“心病”。
  2022年9月14日,岩头社区选民通过“为民桥”基层单元反映广德家园、桂华家园的产权证办理工作一直被“搁置”。人大娄桥街道工委收到问题反映后,于11月26日组织开展进站接待活动。活动中对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后交区中心区建设中心主办。2023年6月,被安置的64名业主已全部完成产权证办理,困扰多年的问题尘埃落定。
  “老百姓的怨气不是凭空而来,他们怒气冲冲进来,让他们眉开眼笑地出去是我们最大的期盼。”人大娄桥街道工委主任林胜国自豪地说。
  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用人大代表“放不下心”换取人民群众“放下心”。人大娄桥街道工委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为民桥”基层单元,通过开发回音壁、云议堂、督政台、E学轩四个特色应用模块,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实现人大代表“全天候联系选民”、联络站“全方位汇聚民意”、街道工委“全过程督办建议”、人民群众“全周期开展监督”。
  “‘为民桥’基层单元建设以来,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困扰居民的‘疑难杂症’。”林胜国对此深有感触。据悉,除了助推解决安置房产权证办理的问题,辖内如暖心微公交的开通、部分小区“电梯坠落”“塑胶跑道破损”“绿化养护”等质量问题的疏解均离不开它的“倾力相助”。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过程中的“法治密码”?在这里也能找到答案——
  打造“法治民e坊”特色站推动公检法司部门业务下沉,全方位延伸人大工作触角、全链条融入基层法治政府体系。“三官一律一员”进站、法院“开门纳谏”等活动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将生硬的法律知识带入居民的生活中,对切实发挥基层治理的法治宣传、提升公众法治素养起到关键作用。
  据统计,自“为民桥”基层单元打造以来,共接待选民群众1272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79条,解决落实问题248件,为破解基层治理过程中的“末梢困境”增添助力。
  “华侨e事通”联通“大世界”
  仙岩街道是全球著名侨乡,现有海外侨胞近3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60%。仙岩籍华侨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心系故土,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仙岩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4年3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来温州开展新时代侨务工作专题调研。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进站接待活动在仙岩“华侨e事通”基层单元站点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洛桑江村与生活在法国、意大利的“侨情联络员”视频连线,回应华侨的呼声与诉求,了解侨胞对家乡建设的愿景与期盼。“华侨e事通”让万里之外的华侨可以更直接地反映急难愁盼,更便捷地提出意见建议,让他们也能广泛地参与家乡的社会建设与基层治理中来。
  近年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探索侨乡民主发展新路径,为侨发声,率全省之先打造“华侨e事通·梅雨侨声”应用场景,真正意义上推动化解了一批侨胞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
  “华侨e事通”以仙岩侨联大楼为主阵地,将人大元素“嵌入式”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形成“一廊一室一屏一听一窗口”的实体联络站格局,以此来开展联系接待、服务侨胞侨眷等工作。
  为了破解华侨归国落户的难题,瓯海区人大听侨意、连侨心,在2023年将《关于方便瓯海华侨落实户口问题的建议》列为重点建议。家乡与华侨之间的双向奔赴,不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家乡的关爱与支持,还将海外侨胞的“最美乡愁”转化为推动家乡建设的“最强动力”。
  自“华侨e事通”建设以来,“华侨e事通”数字化平台发布对侨政策、暖侨活动、华侨风采等各类信息153条,议事专题15期,镇街联络站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接待32次,“局长·侨胞面对面”视频连线7次,接收华侨反映的对拆迁征地、文旅发展、老人养老、孩子读书等各类咨询和意见建议415条,均已交办答复,落实率基本实现100%。
  成果实效让基层民主“落地有声”
  2024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重点放在提升代表联络站的软实力上,统一标准规范,突出管用实用,既要宣传展示好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更要组织实施好代表履职活动。
  站点建设不图“高大上”、搞“花架子”,一定要接地气、有人气。
  瓯海区人大常委会把联络站建到群众中去,坚持集约集成、共建共享,推动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站点融合。全区构建代表联络站“1+13+1+N”的立体化格局,即1个区代表联络总站、13个镇街代表联络站、1个开发区代表联络处、14个代表联络点。
  除了娄桥街道和仙岩街道,新桥街道打造“四位一体”监察联系点,瞿溪街道的“瞿情e记+”,茶山街道打造校地合作“智囊点”等都结合实际,形成差异化“面孔”,努力做到“一镇街一品牌”。
  “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代表联络站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将四级人大代表编入代表联络站,部署开展‘三进三助’活动,不断提升代表联络站规范化水平。”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继林说,“下一步,我们将迭代升级‘一镇街一品牌’创建成果,总结推广和打造更多具有瓯海特色的基层民主实践品牌,更好发挥居民议事会作为人大协商平台的积极作用,深化打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瓯海样本’。”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