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创新举措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赣检查侧记

来源: 法治日报  浏览字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江西省分宜县城西农贸市场进行检查。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启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这是继2009年、2011年和2016年之后,第四次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5月12日至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率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江西省开展为期4天的执法检查。在赣期间,检查组先后赴南昌、新余、宜春等地,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抽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检验检测中心、学校、托育机构、企业、商超、农贸市场等场所进行检查,详细了解食品生产经营、检验检测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情况。
  检查组发现,近几年,江西省围绕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食品安全态势稳中向好,守住了不发生重大安全问题的底线,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织密法网健全制度筑牢防线
  油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油料作物,被称为青山里的“绿色油库”。江西是全域适合种植油茶的省份,也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截至目前,江西油茶面积产能产值稳居全国第二。
  5月15日,检查组一行来到宜春市青龙高科油茶食育实践基地。这是宜春首个以油茶为主题的专题性食育实践基地,通过数字多媒体、实物模型、图文解说和互动体验等,呈现了一场集科技性、体验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油茶博览盛宴”。
  为了增加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江西省山茶油发展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小切口”立法为油茶产业健康安全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近年来,江西省不断创新举措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体系。2017年5月1日起施行的《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管理条例》,是我国首部把小食杂店纳入监管的地方性法规。此外,还相继出台了《江西省粮食流通条例》《江西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四方责任”的指导意见》《江西省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织密了食品安全监管法网,构筑起食品安全防线。
  尽快完善食品快检应用规范
  5月12日,检查组来江西后第一站就前往南昌市检验检测中心检查相关情况。该中心取得CMA检验检测资质,并于2024年8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现拥有食品、药品两大类产品的各类资质共2254个检测参数。中心工作人员向检查组详细介绍了各种高精密仪器设备和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据了解,目前该中心拥有各种检测设备共751台(套),在全省地级检验检测机构中领先,确保了各项检验检测结果精准。
  除了专业的实验室,检查组还前往新余市稻花缘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分宜县城西农贸市场等地,现场对食品快检工作进行了解。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快检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截至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快检方法49项。与实验室检验方式相比,快速检测容易操作,检测时间短,已成为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筛查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日常监管和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着技术支撑作用。但与此同时,市场上食品快检相关产品鱼龙混杂、品种繁多、良莠不齐。
  为了实现食品安全检测既快又准,发挥实验室检测和快检的协同优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探索“快检筛查—法检确认—核查处置—追踪溯源”全链条协同监管模式。鹰潭市农批市场联动监管试点工作采用“211”响应机制,即2小时完成快检初筛、1小时完成法检取样和问题溯源查验、1个工作日出法检结果,快速确定问题食用农产品并暂停销售。同时,依托“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云快检系统”,构建“快检初筛、复测验证、法检确证”联动机制,法检抽样时同步开展快检复测,部分重点品种采用二联试剂,快法检联动符合率超过75%。
  为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相关部门建议尽快完善我国快检应用规范,加快快检产品评价力度,提升快检数字化管理水平,使一线执法人员可以放心安全地将其充分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回应食品安全新业态监管挑战
  网络平台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是此次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
  随着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生鲜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兴起,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从线下转入线上,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趋于隐蔽化、网络化,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网络销售食品,除了线下的品牌运营企业、包装和食品生产企业、仓储物流企业,还涉及线上的网络销售平台、网点、直播间及主播等多个主体,加之消费者广泛分布,横跨多个行政区划,更是直接导致责任划分出现复杂性。
  “我想了解一下,对于网络销售食品目前是如何监管的?”5月13日,执法检查组在南昌召开座谈会,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马旭率先发问。
  江西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近年来,江西省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品质提升行动和网红食品专项整治,对全省24万家入网商户进行全面排查和线上监测,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实时交互和比对,有效阻挡“幽灵外卖”进入平台。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和外卖骑手“随手拍”举报奖励制度。同时,强化平台主体责任落实,对外卖平台开展行政约谈,并加强直播电商广告监管,规范明星、网红、“大V”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直播活动中为商品代言等行为。据统计,已累计清理“幽灵外卖”及经营异常商户1950家,依法查处707家,立案142件,罚没款481万元。
  鉴于实践中因执法人员和装备配备不足而出现的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相关部门向检查组提出建议,通过修改食品安全法,在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网信、工信、商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网络销售食品等新业态的监管责任,并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的监管作出规定,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同时,针对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生鲜配送等新兴领域,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网络食品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网络食品市场秩序,构建齐抓共管、多元共治格局。(朱宁宁)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