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徐瑶:写好“卖菜书记”的共富新答卷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玮琦
徐瑶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今年我带来的三件建议都离不开乡村振兴,分别是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温室大棚提档升级,还有关于发挥经济平台作用带动农村就业。”在采访室里,第一眼看见面容清秀、不时微笑的徐瑶,让人很难把她和“卖菜书记”联系到一起。徐瑶的娓娓道来,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惑。
2012年,时年20岁的徐瑶大学一毕业就选择返乡创业。“当时把父母准备的婚房卖了30多万作为启动资金,开始种植本地特色农产品——新坝西瓜和新坝大白菜。”从10亩地干起,徐瑶走上了自己的创业路。
“那时候年纪比较小,很多村民都觉得我这个‘小丫头’折腾不出来什么水花。”事实却恰恰相反,在广阔的田野间,“小丫头”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创业不到一年,徐瑶就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了30亩。“不仅要种得好,也要卖得好,把老百姓的东西卖出去最重要。”2013年,徐瑶和村里的10户农户一起成立了曙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搞起了现代化生态农业,请来了农技专家,积极探索产品销路。有了农技助力,当年合作社亩产量增加了30%,年收入达到120万元。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吸引了更多农户的加入。2015年,合作社成员达到了23户,辐射带动130多名群众创收300多万元。徐瑶在当地也成了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2020年,徐瑶接棒担任小荡村党总支书记。面对年收入仅有19万元、负债100多万元的小荡村村集体账本,怎么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成为她关注的“头等大事”。
带着村里的种植大户跑农产品展销会、到全省各大农贸市场拉订单、试水搭建新坝特色农产品直播间……多渠道拓宽销路的同时,“卖菜书记”的称呼也一传十十传百,成为村民口中徐瑶的代名词。
“销售只是手段,产业才是发展的根本。”在徐瑶的引领带动下,小荡村先后建设蔬菜产业种植基地、蛋鸡养殖基地、光伏示范园以及11家家庭农场合作社,加快了产业建设的步伐。2022年,小荡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2024年,小荡村村集体收入更是突破了120万元。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徐瑶更是一门心思扑在村庄发展建设上。“村集体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让村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感、幸福感。”道路提档升级、铺设污水管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自来水管网……小荡村的村容村貌悄然改变,村民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徐瑶代表参加2025年全国人代会。(代表供图)
2024年11月,在徐瑶的牵头下,借助已有的果蔬种植基地,新坝镇果蔬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诞生了。“周边地区有不少人大代表是种植高手和农业专技人员。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在产业链上,就是希望通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说专业的话,为群众提供更多帮助。”徐瑶介绍说,“不光是农业生产,借助联络站,镇、区、市、省、全国五级人大代表联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了更直接便利的平台,人大代表和群众的联系也更紧密了。”
双脚扎根泥土,连续三年,徐瑶提出的议案建议都围绕着“三农”问题展开。“2024年全国人代会上我提出了关于建立‘三农’人才干事创业的保障促进机制的建议,希望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徐瑶告诉记者,“今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江苏省‘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还把‘新农人’培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这对于我的履职而言也是很大的激励和鼓舞。”
“从最开始的迷茫、倍感压力,到现在的信心满怀,在代表履职的道路上我成长很多。”采访尾声,徐瑶的脸上又挂起温暖的微笑,“未来,我也将继续发挥好代表作用,不负使命,带领小荡村村民一起奋力书写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答卷!”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