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曹琛:“小雨伴我”为基层社区治理赋能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岭
曹琛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杭州市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社区里的‘柴米油盐’事,关系到居民生活,也折射出城市发展、社会进步。”3月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全国人大代表,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曹琛和社区居民、高校师生以及公益组织志愿者围坐在一起,分享参加全国人代会的经历和感悟。

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曹琛代表回答记者提问。(代表供图)
作为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社区代表,曹琛十分关注社区治理创新和服务升级。在大会精神宣讲中,她以小营巷社区为例,向与会人员分享“小雨改造”项目中13户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经验,并邀请大家一起品尝代表着“祝福、关心、呵护”的“小雨馒头”。
小营巷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社区总人口四分之一,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空巢和独居老人有千余位。
这些像一个个“孤岛”的老人,让曹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提出的第一件建议便是充分发挥“敬老”公益组织的辐射作用。2023年全国人代会后,她回到社区就开始张罗打造“小雨伴我”社区基层治理品牌。曹琛介绍:“‘小雨伴我’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治理三方面出发,包含‘小雨送餐’、‘小雨馒头’、‘小雨农场’、‘小雨改造’等多个服务项目,编织起基层治理的全周期服务。”
项目启动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社区独居老人送餐。在送餐过程中,志愿者了解到,进入夏天,有些老人胃口不佳,不想吃米饭,想念馒头的味道。曹琛便与网格员、居民代表商议,号召社区里的退休职工和有服务能力的老人一起为高龄老人做馒头送上门。
一盆白面、一碗清水,和面、揉按、醒发、上锅……在华龙巷2号的共享厨房里,志愿者们忙忙碌碌地制作“小雨馒头”。当小小的馒头送出去,民情意见也就收了回来。“我们累计送出了8万个馒头,1.7万份午餐。通过两万多次敲门,不仅敲开了老百姓的心门,也倾听到了3000多位老人的所思所想所盼。”曹琛说,通过“小雨馒头”,一件件居民反映的“大事小情”在群策群力中化解。
今年春节前夕,一只叫笨笨的“机器狗Go2”代替志愿者上岗,机器狗的背上一边是馒头箱,一边是人大代表民情民意收集筐,走在青石板路上砰砰响,然后又叮叮咚咚地敲开老人的家门。“机器狗是我和其他3位全国人大代表送给浙江杭州小营巷社区全体居民的一份新年礼物。”曹琛说,“机器狗”除了送馒头,还承担起了小区反诈宣传员、夜巡志愿者等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引入‘机器狗’的方式,打开基层治理融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曹琛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她提出了利用AI技术进一步加强基层减负增能、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精细化水平的建议。“科技创新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例如创设‘AI+社工场景(数字社工)’,实现‘人’、‘数’即刻响应,有效提升社区工作效率与服务效能,让管理无感、服务有感。”
回到小营巷社区,结合贯彻落实全国人代会精神,曹琛对于今年的重点工作有了新的思路。她和团队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让其在社区生活中成为社工和居民的“好帮手”。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将持续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及要求,扎实有效地落实到社区工作中,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用心用情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在基层服务中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曹琛说。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