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调研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
2025年5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武增率调研组赴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考察,深入了解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一年多来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服务国家立法及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协同方面的实践成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超,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航浩,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陈宁参加了调研。


双向联通定位,构建湾区法治枢纽
作为广州市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广东南沙立法联系点自2024年3月挂牌以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双向联通”为核心功能——既向上传递基层群众与市场主体的立法诉求,又向下传导国家立法动态,成为破解“一国两制三法域”规则衔接难题的前沿阵地。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面加强了与港澳和大湾区各市之间的联系,形成辐射大湾区的协同工作网络,累计覆盖91个立法征询单位、1264个信息采集点,设立港澳立法联系单位12家、港澳顾问8名,为国家立法提供的湾区实践样本。
民意转化成效显著,规则衔接创新突破
一年来,联系点共完成《海商法》等5部国家法律草案,21部省级地方性法规草案,17部市级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立法意见征询工作,共召开征询意见座谈会44场次,向1214个单位或个人征询意见建议,收集反馈意见建议1208条。其中,对《代表法》提出意见89条采纳18条,对《监察法》提出意见57条采纳3条,对《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114条意见采纳17条,其它2部法律草案还在修改过程中;3部已公布实施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提出意见96条采纳15条;8部已公布实施的市级地方性法规,提出意见63条采纳15条。围绕落实《南沙方案》存在的法律问题,已形成港澳医师护士执业、游艇自由行、港澳建筑业跨境服务等法律堵点问题调研报告6篇,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武增观看了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宣传片,视察了整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情况,并接见了在此调研的香港元朗青年商会代表团,对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港澳元素”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她指出,南沙通过与港澳有关单位建立合作协议、聘请港澳人士作为立法联络员,举办一系列港澳人事参访等活动,引导港澳青年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过程,真正实现了“将港澳青年声音转化为立法”。
深化规则衔接,打造民主立法湾区样板
武增强调,南沙应紧扣“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定位,持续完善“1+2+4”工作体系(1个工作机构、2大联系阵地、4个联系网络),深化数智赋能,推动“一法一码”“采纳反馈”等机制落地,让“法规怎么立、群众来参与”更加便捷有效,努力成为全国人大立法决策的“湾区智囊团”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展示窗”。

陈宁表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以一年的实践证明: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完全能够搭建起跨越法域、连接民意的立法“高速路”。南沙将严格贯彻落实调研要求,继续加强具有港澳特色的“南沙样本”建设,为大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南沙力量。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