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樟树市人大:精准持续监督助推樟树中医药发展焕新机

来源: 江西人大网  浏览字号:
  樟树,一座以树为名、因药而兴的城市,被誉为“中国药都”,中医药是该市的首位产业。近年来,樟树市委提出加快“中国药都”振兴的总要求,为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樟树市人大精选监督议题,打好监督“组合拳”,提升监督质效,助推中医药发展焕新机,持续擦亮“中国药都”金字招牌。
  解难题,搬开药企发展“绊脚石”
  5月,走进江西五洲医药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只见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脚踩脚手架正进行楼房外立面粉刷、门窗安装等作业,现场一片繁忙。
  “我们这个项目总投资22亿元,总占地面积143亩。现在已完成2号楼和5号楼的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年产各类中成药、中药饮片等超60000吨,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贡献利税3500万元。”公司负责人彭鹏乐欣喜地说。
  不过,就在几个月前公司高层还是一筹莫展,原来,江西五洲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医药流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樟树市老城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原有厂房车间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公司想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迫切需要新建厂房。在樟树市人大组织的一次中医药企业发展状况专题调研活动中,座谈时公司负责人向樟树市人大吐露了心声。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市人大的推动下,很快园区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单位纷纷与他联系,帮助公司协调解决了项目用地难题。
  “调研过程中,我们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收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意见建议,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樟树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陈伙儿介绍说。
  五洲医药的经历是樟树市人大助力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樟树人大通过专题调研、组织代表入企开展“听企声解企忧”等活动,帮助中医药企业解决用地、资金、招聘等难题100余个。
  听民声,推动全民共享“健康果”
  沐浴着春日明媚的阳光,樟树市江盐大道上的樟帮中医药一条街,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一块黑底金字的“国医馆”牌匾格外醒目,国医馆内,来自省内外的名老中医正专心为城乡患者把脉问诊。
  “我肠胃不好,以前都是千里迢迢到上海、北京等地找名医,开销大,人也很疲惫。自从有了樟帮中医药一条街,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名医。真是帮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呢。”患者范阿姨高兴地说,经过几次治疗,她的病症已经基本痊愈。
  如何做到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在家门口看中医”问题,又让中医药发展成果变成一张张温暖的民生账单,实现群众可感可及,这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樟树人大一直在思考谋划的事情,2022年市人代会期间,代表们票决产生了由樟树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中医药一条街”民生实事工程,代表们的意见建议终于化成政府的具体实践。在樟树市人大民生实事专项监督小组的持续监督推动下,樟帮中医药一条街于2023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该街区是集诊疗、养生、展示、旅游、销售、研发、品牌等“七位一体”的中医药特色街区,采取“内培+外引”方式,遍请省内外名中医,坐诊带教,引进严万顺名医传承工作室、甘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付勇针灸康复名医工作室、藏医工作室、李佃贵国医大师工作室等名医工作室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中国药都?明医传承工作站”,形成“七室一站”模式,让知名专家“沉下来”,群众就近享受可持续的优质医疗服务,进一步打响“看中医·到樟树”品牌。
  “樟帮中医药一条街为樟树市乃至全国各地的群众提供高品质、高水平、高标准的健康调理、中医康复、针灸艾灸、煎药开方等全套中医诊疗服务,现已累计邀请470余名省内外名老中医现场把脉问诊、开方治病,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樟树市卫健委负责人郭志荣介绍说。
  省内外专家在义诊、坐诊期间,樟树市积极选派中医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年轻中医师进行一对一跟诊学习,为樟树市培养了一支200多人带不走的本土执业中医师队伍。
  人大的有力监督不仅有效护航了群众健康,更打开了群众了解学习樟树市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窗口,让群众深刻感受到人大就在身边。
  献良策,校准药都振兴“主旋律”
  走进樟树市中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只见医务人员正在按照各医疗机构上传的电子处方分拣各类中药材,并调试设备温度、时长,统一熬制、分装。很快,一瓶瓶熬制好的中药搭乘快递公司物流车,配送到城乡患者手中。
  “以前在卫生院看病,经常会遇到中药材品种不全要到樟树城区配药的情况,来来回回,很折腾。即便药配齐了,还要自己熬药,很麻烦,现在有了共享中药房,药材种类齐全,熬好的中药直接送到家门口,真的很方便。”樟树市阁山镇黄家巷村的患者胡大爷的家位于玉华山脚下,距离集镇和樟树市城区都有不短的距离,配药、熬药曾经让他很是烦恼。
  建设共享中药房解决群众配药、煎药难题,是樟树市人大在组织代表进站开展听民情、汇民意活动中,省人大代表程琳、樟树市人大代表刘泽华等收集到群众意见后,结合自身特长、工作经历,提出“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议,并反馈到樟树市人大,樟树市人大及时转交建议给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今年年初县域医共体建设被列入樟树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19项重点改革项目之一,智慧共享中药房正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今,共享中药房的建成让胡大爷等农村地区的患者喜笑颜开。
  近年来,樟树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国药都”振兴主题,打出监督“组合拳”,通过定期听取政府关于推进“中国药都”振兴工程相关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等多种监督方式,全面了解全市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发展情况,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助推樟树发展。
  在各级代表的积极建言和樟树市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市政府相继出台《樟树市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擦亮“中国药都”金字招牌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药都”振兴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将县域医共体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重点改革项目,为全市中医药发展的提质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截至2024年底,樟树全市新增医药企业33家,总量达到502家,医药行业整体呈现较好增长势头,“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已纳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
  今年,樟树市人大将继续围绕“中国药都”振兴主线,听取市政府关于以科技创新助力樟树传统县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开展中医药看江西(樟树)以及“中国药都”振兴重点项目集中视察活动,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综合监督活动,助力中医药首位产业等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增强樟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樟树市人大沈桂平、水文花供稿)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