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阳人大:“蓝天之问”见担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作为山水城市的信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把良好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底气,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空气质量主要指标连续九年稳居全省第一并率先冲刺全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2024年,除中心城区未实现全年达标外,所有县巩固实现二级达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确保高质量实现既定目标、高标准完成重点任务,奋力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3月31日,信阳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暨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攻坚会议,再次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
紧跟市委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期盼,信阳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目标任务,以创新专题询问形式监督推动,凝聚共识、汇集合力,助力打好信阳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7个部门直面“考题”
4月23日下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联组会议现场气氛庄重热烈,信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旁听公民等齐聚一堂,围绕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难点堵点,展开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深度对话。
“2024年信阳市未实现全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主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秸秆(荒草)焚烧屡禁不止,管控工作方面存在哪些短板?市农业农村局下一步准备如何解决?”“我市散煤销售点、经营性小煤炉、劣质散煤仍未完全消除,市市场监管局如何应对?”……询问会上,许险峰等7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分别对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7个市直单位进行询问,直指大气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关键问题。
聚焦问题抓要害、找准病根开药方。询问会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专题调研组,分别深入到中心城区和罗山县、息县的涉气企业和项目工地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专题询问做准备,确保问得真、问得准、问得实。
询问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正友首先应询:“虽然去年我市PM2.5浓度创历史最优,但未实现达标目标,主要是部分企业绩效水平较低,超标排放和违法违规排放时有发生,部分D级企业及低效企业尚未完全淘汰,秋冬季易受外来污染传输影响等。下一步,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开展精细化管控,提高企业绩效等级,提升治理管控水平。”
面对秸秆禁烧问题的提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坦言:“去年火点反弹,暴露出责任压实还不够、综合利用还不充分等问题。今年要按照‘人防+技防’措施,落实‘五个强化’,同时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力争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回答不遮不掩,整改措施具体清晰。
“当前在扬尘管控方面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工地扬尘管控如何避免‘检查时达标、走后复乱’?”
“我们已建立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对屡犯不改的企业纳入信用惩戒。除了日常检查,还组织4个巡查组每月暗访,并通过‘信阳住建’公众号进行曝光。”面对委员的直率提问,市住建局局长孔辉一一解答。他特别提到,今年以来已取消了3家失信企业半年的投标资格。
“我们试点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系统,覆盖中心城区的大多数餐饮单位。”“我们提升扬尘管控非现场监管占比,通过智慧监管平台,综合运用AI分析功能,提升监管效率。”市城管局、市住建局负责同志回答的这些创新工作举措,让在场的委员频频点头。
企业代表现场提问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环境保护的主体。他们在承担环保法定责任的同时,最希望政府监管部门从哪些方面提供服务、改进工作呢?在自由提问环节,企业代表信阳百德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杰举手提问:“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活动中,如何处理好企业日常生产和监管执法工作的关系?”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向阳恳切回应:“作为牵头主管单位,我们严格按照市政府要求,联合多家单位同步推进,采取‘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方式,尽量少打扰企业。”
“我们企业支持配合环保升级改造,但在升级改造‘晋B创A’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或其他部门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帮助?升级后我们能够享受哪些政策?”天瑞集团光山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占伟问出不少企业关心的问题。
“我们将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聘请专家组为企业量身定制绩效提升方案,同时指导企业通过谋划申报上级大气资金项目来推动‘晋B创A’提标改造工作,真正做到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同志给予明确回答。
“如何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空气质量改善工作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帮助企业解决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短缺问题,以强化企业升级的内生动力?”两位列席市人大代表李立亮、董大磊的提问,也得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工信局相关负责同志的细致解答。
提问、回答、补充、互动,环环相扣,气氛热烈。近3个小时的问答,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彰显了人大监督力度。
AB票测评凝聚共识
询问结束后,现场发放A、B两类满意度测评票。根据规则,A票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填写,B票由与会的其他人员填写。测评票上除了“满意”“不满意”两个选项外,还专门设置了“意见建议”栏,由与会人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将参加询问会的人员扩大到接受询问单位的相关科室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将测评投票的范围扩大到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外的列席市人大代表、旁听公民、企业负责人等,对信阳市人大常委会来说尚属首次。“这不仅是用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监督权的一次法治实践创新,也是持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形式的一次民主实践创新。”列席会议的县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这样评价。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满意度测评办法规定,测评满意票未过半的单位,将被要求进行整改,并在下一次常委会会议上报告整改情况。
“7个部门的回答我很满意。希望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合力、攻坚克难,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我市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工作作出更大贡献。”市人大代表李立亮说。
参与测评的企业代表、河南金辉矿业开发应用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义全表示:“这种机制让我们感受到人大监督是动真格的。作为企业,我将主动承担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法定责任,主动参与涉气重点行业绩效等级提升行动,把企业发展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局。”
“作为在校大学生,能参与投票并见证人大如何履行监督职权、政府部门与人大代表的良性互动,让我深切感受到信阳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和科学治理的决心。我会结合专业所学,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活动或调研,为家乡的生态建设贡献年轻力量。”信阳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李会茹由衷感言。
测评结果会后向与会人员进行了通报。据悉,测评结果还将上报市委,并作为年底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真正实现“以评促改”的监督目的。与此同时,全市各级人大将坚持上下联动、一体推进,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联动监督“组合拳”,切实推动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责任单位把答题变成解题,把承诺变成践诺,把部门有为变成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感。
“此次专题询问的目的就在于最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最真实地体现各方参与、最管用地汇聚治理合力,把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统一于实现全域空气质量二级达标的工作实践。”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良好的空气质量,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持久的蓝天,应该成为山水信阳的“标配”。当每一位市民都自觉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蓝天白云的坚定守护者、高品质生活的共同创造者,老区信阳一定能够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记者 王紫仪 通讯员 向炜)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