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李英:楼栋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通讯员 田胜平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小健
李英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一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3月20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英来到该镇娄山关社区会议室,向社区党员宣讲两会精神。

3月12日,李英代表在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板桥村宣讲大会精神。(代表供图)
全国两会归来,李英迅速投入到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之中,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给身边的同事和人民群众,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从当选区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直至全国人大代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李英深知,要想当好一名人大代表,单凭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过去的工作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她不断加强对宪法、立法法、监督法、代表法等与代表履职密切相关法律的学习,同时还积极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学习班,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省人代会、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等。这些学习经历,不仅让她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也让她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实,民主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想起在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工作时的经历,李英感触良多。
“我们社区有12个小区、159栋居民楼,居住着4106户11212名群众。由于属老旧小区,曾经楼道杂物乱堆,邻里关系不太和谐,居民群众一度对社区工作不太满意。”李英说,于是,社区同志把每一栋楼划分为一个治理单元,“社区的民主故事,就是从每栋楼开始的”。
挨家挨户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电话,建立楼栋微信群,设立选民接待日……李英采取各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她总结推行政策宣传、信息收集、问题解决、暖心服务、环境治理在楼栋的“五在楼栋工作法”,以楼栋“微治理”带动社区“大治理”。
“李代表,我们年纪大了,儿女工作忙,有时生病后连做饭都困难,社区能不能帮我们建个食堂?”3年前,年迈的任阿姨找到李英诉苦。她立即带着工作人员入户摸底,通过对社区5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一一走访,发现有类似需求的还不少。
“人民的呼声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李英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的代表一道协调资金、争取项目、寻找场地,联合民政局及贵州益养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经过3年多努力,建成1600㎡的养老服务驿站,获得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李英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她看来,民主就在推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急事、难事里。
为缓解居民看病远、排队难问题,社区和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三甲医院的门诊延伸到社区;为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建成了托育托幼中心;还协调解决了减速带噪音扰民、小区停车难等问题……一件件具体实在的事情,不仅温暖了群众的心,也赢得了信任。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李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两年多来,她积极参加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组织开展的视察、调研、代表家站等活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去年,李英提出了关于支持贵州省开展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和加强老旧小区电梯安全管理等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今年,她提出的关于防范校园安全风险护航学生健康成长等建议,也受到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解决。
李英表示,下一步,她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反映和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