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李学海:七旬仍奋进 实干守初心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宝山 通讯员 管昱坤
李学海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省安丘市辉渠镇谋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归来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安丘市辉渠镇谋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学海深入基层,与干部群众分享参会心得体会,宣讲两会精神,传递信心和力量。
从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成长为杰出企业家,再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学海始终秉持扶贫济困的初心,心系家乡、热衷公益、无私奉献。如今年逾七旬,依然身先士卒、勇当先锋,奋战在乡村全面振兴第一线。

李学海代表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代表供图)
2010年,已在寿光创业40年的李学海事业有成。面对家乡的召唤,眼见故土乡亲守着绿水青山却难脱贫困,这位从大山走出的游子毅然决定返乡。怀着振兴家乡的信念,他带着创业积累的资金和家人支持回到故土。在村“两委”换届时,他凭借多年打拼的声望赢得村民信任,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正式扛起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任。
年少离家闯荡的李学海,骨子里刻着不服输的韧劲。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实地考察,足迹遍布家乡的山山水水。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依托具有特殊地质地貌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留山及周边资源,以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为三大支柱,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012年开发留山时,李学海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初期,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工程“不多砍一棵树、不多花一块钱”,每天至少巡山两遍,甚至曾因频繁奔走一周磨破四双鞋。十多年来,李学海带领乡亲们持续绿化荒山荒坡,累计造林4000多亩,最终将留山打造成植被茂密的天然氧吧、国家级森林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李学海带领大家创立农林集团,成立村办企业、合作社,建成500亩集科研、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科技园,带动周边12个村建成3000亩种植基地,发展生态旅游、苗木栽培等产业,村民年增收3.2万元;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指导下,依托谋家河村的红色资源,打造留山红色教育基地,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馆、党员党性体检中心,传承革命精神,强化党性教育。
如今,谋家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留山成为生态和红色文化之旅知名目的地,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
李学海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当选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去履职的,我来自基层,就是要代表农民去发声。”李学海说。这些年,他围绕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走红色基因传承和绿色发展之路等,结合调查研究和自身实践,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在潍坊市和安丘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指导下,李学海萌生了依托留山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教育主题展览的构想,以鲜活形式展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在展览筹备期间,李学海亲力亲为,不仅参与资料搜集和展品遴选,更与团队反复推敲展览形式的设计。他结合自身参会经历,特别叮嘱讲解员:“讲解要通俗易懂,让参观者深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真切感受这一制度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024年12月,展览正式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展览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展品,生动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让参观者在深刻理解中坚定“四个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凝聚广泛共识。
三月的春风,为留山披上嫩绿的新装,层层叠叠似流动的画卷。
“两会精神催人奋进,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李学海在宣讲时说,“我们要把两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