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闫永志:“育才引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7期  浏览字号:
  闫永志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五坑村党总支书记  西湖镇白行社区党委书记
  “从北京回来,心里更有底气、有方向、有目标,我将带领村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想方设法发展富民产业,带领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闫永志一直忙着和当地的党员干部、村民分享参会的所见、所闻、所感,将两会“好声音”传递到乡村一线。
  闫永志代表回到家乡,和村民们分享参会感受,将两会精神传递到基层。(代表供图)
  闫永志现任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五坑村党总支书记、西湖镇党委副书记(挂职)、西湖镇白行社区党委书记。2006年6月,在外从商近20年的闫永志毅然放弃扩大企业规模的机会,回到家乡白行村任党总支书记。多年来,他带领白行村党员干部砥砺前行、奋勇争先,把环境恶劣的“锅底子”打造成颍州西湖边上的一颗“明珠”。如今,白行村已改名白行社区,成为淮北平原上一个耀眼的明星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国家级荣誉,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强的美丽嬗变。
  闫永志长期在基层工作,逐渐摸索出一套基层治理创新做法——“四事四权”工作法,即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决策权,在强化基层治理上取得良好效果。
  2020年,组织派闫永志到颍州区贫困落后的五坑村“救火”,兼任党总支书记,希望他带领村民改变五坑村贫困落后的面貌。闫永志用“四事四权”工作法来治理五坑村,他组织五坑村党员干部建立健全党建制度,认真开展党员活动;组织白行社区与五坑村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开展帮带学习;指导村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五坑村拥有温室大棚、特色种植基地、小麦高产农田等。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两年多来,闫永志入户走访、专题调研、谈心交流,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闫永志说,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采访中,“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是闫永志说得最多的话。他深知,履行好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深入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这样提出的建议才更具针对性、更有“生命力”。
  闫永志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老百姓富起来,人才是关键。在2024年、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闫永志连续提出加紧完善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人才政策相关建议。其中,2024年,闫永志建议强化对村干部的综合能力培养,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既是认可,更是激励。”闫永志说。
  2025年,闫永志重点围绕完善助力乡村“引才”、“育才”、“留才”的政策措施提出建议。他认为,应突出乡村致富带头人关键作用,在平台孵化、创业指导、经营用地、融资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真金白银的政策供给力度,让他们敢在乡村创业、乐于带动就业。
  闫永志认为,要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投入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合理扩大定向培养应用型实用人才规模,支持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以委托培养和定向就业等方式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大对农业企业支持力度,带动农民创办农村经营主体,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
  闫永志表示,要完善助力乡村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积极为农村人才求职录用、技能培训、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创造有利条件。扩大面向基层干部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比例,打破职务职级晋升“天花板”。加大人才激励表彰力度,给予优秀乡村人才更多政治荣誉、社会认可,让“新农人”成为体面的职业。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