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张家川:“说事”聚民意 “解题”助发展

来源: “甘肃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天水市人大代表牵头组建畜牧养殖产业链代表小组,进行现场调研。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局所需与人大所能,广泛开展“群众说事代表解题,代表说事干部解题”活动,采取“群众说事+代表说事”两种途径拓展民意表达渠道,聚合“代表解题+干部解题”两轮驱动助力问题解决,让群众反映意愿有渠道、推动解决问题有抓手、代表发挥作用有载体,让基层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离得很近,代表就在身边”。
  解决群众所急所需
  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怎样才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关键要看是否走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准确把握群众需求。
  “双说双解”活动让代表与群众、干部“面对面”,引导群众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和诉求,通过人大代表直接办、建议办或分级交办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多等情况,张家川镇采取“先访后进、先尝后买、先易后难”的措施,阶梯化推进“三无”小区物业进驻工作,扎实开展“红色物业”创建,张家川镇5个社区104个居民小区已全部进驻物业,群众对小区物业管理的诉求反映同比下降80%。
  天水市人大代表马宝玉对于群众“关于电动汽车充电不便”的意见,提交“增设充电桩”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积极落实。近两年县城新建充电站7处,新安装充电桩28台,并计划在部分乡镇实施智能型汽车充电站项目,进一步满足群众使用新能源汽车等的需求。
  马桃桃等10多名代表分别受理交办“关于农村公交班线”等群众反映20多条意见建议,经相关乡镇与交通部门积极沟通办理,新开通了6条农村客运班线和3条城乡一体化公交线路,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
  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在县内外多地从事餐饮经营的马俊杰、李明等代表,注重征集从事餐饮服务业群众的意见,提出“关于推动全县特色餐饮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等意见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进行交办督办。
  在代表的建议、监督推动下,张家川县通过积极落实奖补、金融支持政策和建立餐饮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数字化管理平台等举措,打造“张家川•兰州牛肉拉面”等3个特色餐饮品牌,在全国23个省份119个市州发展品牌加盟店3246家,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128户3959万元,金融支持贷款6.6亿元。目前,张家川县群众在全国各地发展餐饮经营店2万家,带动就业2.4万户11万人,年创收40亿元,产值140亿元,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达45%。
张家川县餐饮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拉面师培训现场
  与此同时,张家川县人大因势利导,在公共实训基地挂牌组建餐饮服务业产业链人大代表小组,由320多名代表领衔、全民参与共同做好“一碗面”,全县餐饮服务业走上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快车道。
  天水市人大代表、县畜牧中心高级畜牧师沙凤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牵头组建畜牧养殖产业链代表小组,建议“实施畜牧养殖全产业链培育”,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现代畜牧全产业链项目,促进全县畜牧产业提质增效。
  天水市人大代表、刘堡镇夭儿村党支部书记马甲平带头成立绿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乌龙头研究发展中心,建立育苗基地、冷藏库等产业设施,带动全县9个乡镇发展乌龙头种植1.5万亩,扩大了全县特色种植业规模和效益。
  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代表家站是人大代表深入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人民群众合理合法反映诉求的平台。
  在开展“双说双解”活动的同时,张家川县人大探索创新代表工作机制,成立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服务中心,建立县级人大代表工作室,规范建设代表家站91个、特色代表小组51个、产业链代表小组3个,实现代表“进家、驻站、入组”全覆盖,形成了“委、中心、家、站、组”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为代表履职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视察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文中图片均由张家川县人大常委会提供)
  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中,张家川县人大注重利用“双说双解”成果,立足“小切口、大民生”,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和立法联系点意见,压茬推进《供热用热管理条例》《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2部单行条例立法工作,先后邀请170多名代表、用热群众参与审议、听证等环节,全过程吸纳民意、体现民主,有力推动高质量立法。同时,广泛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全面推动自治法规“进入执法、纳入监察、融入司法、列入普法”,确保出台的自治法规立得住、真管用、有实效。

  “我们将持续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和代表在人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传递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生温度’。”张家川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