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青铜纹路镌刻“国字号”立法基因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四川三星堆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工作座谈会侧记

来源: 德阳日报  浏览字号:
    
  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相结合,打造工作展示厅,全方位展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运行成效等内容。赵萍 摄
  在青铜神树与纵目面具的凝视下,三星堆博物馆迎来一场不同寻常的仪式——4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四川三星堆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工作座谈会在三星堆遗址管委会召开,三星堆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式揭牌。
  会场外春意盎然,会场内气氛热烈。
  一大早,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广汉市人大常委会、三星堆遗址管委会以及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代表,立法联系点信息收集站负责人、信息员代表等陆续来到会场,等待见证历史。
  “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多不容易?”带着疑问,会场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共设立5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四川仅有3个。”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黄勇军晒出了“时间表”:早在2022年,三星堆博物馆就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基层立法联系点;2024年6月,三星堆遗址管委会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2024年12月,三星堆遗址管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三星堆为何能获此殊荣?答案藏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里。这里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等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些都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落户提供了独特的土壤,使得立法联系点建设能够与文化传承相互交融、共振共鸣。
  “三星堆遗址管委会获批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德阳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文化与立法的联动,下一步,我们将以‘双阵地’加持,打造具有文化辨识度的立法联系点品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鸿在座谈会上表示。
  什么是“双阵地”?
  首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德阳和广汉两级人大常委会创造性地依托三星堆博物馆“顶流IP”的效应,选址原游客中心,规划建设集展览、代表“家站”功能于一体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将三星堆元素、解说展示、民意收集贯穿参观体验的各个环节,搭建起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新平台。
  其次是立法联系点。这里能够全方位展示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运行成效、三星堆遗址立法保护与利用情况、法律法规研读与宣传等内容,同时配齐立法联系点办公室、意见征求室等办公场所,建成集宣传、办公、会议、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作阵地。
  走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第八部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汉实践”中详细记录了《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诞生始末。一组组数据、一张张照片,让广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启兵驻足良久。
  “三星堆的立法保护,正是广汉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生动案例。”张启兵说,“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户三星堆后,依托人大代表“家、站”平台体系,目前,已完成代表法、民营经济促进法和民用航空法3部法律的意见征询工作。
  今年2月25日,全国两会前,我市组织五级人大代表来到三星堆遗址管委会联动履职,专题研究“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参与代表法修正草案的研读讨论,带头把用好立法“直通车”落实到行动上。
  “能够参与到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中,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将认真履职,把收集到的意见与建议认真整理、及时反馈,为立法工作贡献力量!”座谈会后,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罗绪福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未来,三星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发挥信息员“前哨”作用,将散落在田间地头、市井街巷的民意带上“直通车”,转化为法律条文中的“德阳智慧”。
  目前,依托已经构建起的“1+18+N”立法意见收集网络,广汉在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及镇、村(社区)已经成立18个立法信息采集点(配备立法信息员35人),与高校、人大咨询专家库等各领域专业力量加强合作,不断巩固拓展立法联系工作矩阵。
  “来到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看到的不仅是沉睡数千年的青铜器,更是鲜活的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现场。”现场揭牌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从数千年文明深处传来的和鸣,是民意与立法的同频共振,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将法治文明的根系深植于文化沃土,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的民主之花。 (付帅)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