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胡东方:下足功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宫宜希
胡东方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设备操作复不复杂?”“需要注意哪些参数?”在繁忙有序的生产车间,记者见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东方时,他正与一线工人交流设备操作心得。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拥有24项授权发明专利的“模具大师”,胡东方书写着自己的奋斗故事,也见证了专精特新企业的蓬勃发展。

图为胡东方代表。(代表供图)
“2003年,公司刚起步,亟须用产品来站稳脚跟。”胡东方说,他和几个同事不分昼夜地工作,成功研发出7款新产品,公司因此迅速打响知名度。
“在电表领域,模具设计是一个精细活,产品接线柱的外形要控制在0.01毫米以内,尺寸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胡东方说,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与模具打交道的30多年里,他一直与这0.01毫米“较劲”,把精益求精做到极致。
胡东方向记者展示了一枚小小的双螺纹螺丝钉专利,并介绍说,改变一枚螺丝钉的构造,就能减轻工人劳动负担、节约成本。多年来,他设计革新了多种电表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把生产成本降低了10%。“一个个创新成果,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助力企业实现发展的跃升。”胡东方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作为深耕创新创业土壤30多年的“技术老兵”,胡东方深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尤其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性。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以同样精益求精的精神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鼓与呼。
“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资源与市场环境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东方带来11件建议,其中重点关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巨人”企业中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企业数量近5000家,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
为更好了解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2024年,胡东方实地走访了1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倾听一线工作者心声,调研行业发展现状与需求。他发现,一部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研发机构、专利标准、数字化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影响了评定分档赋分,对自身获得政策扶持力度、人才引进等造成严重阻碍。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面临的挑战,体现在发明专利审核周期较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不足等方面。”对此,胡东方建议专利审核提速,为企业发明专利获权铺就“快车道”;同时在“小巨人”企业评选中适当保障传统产业企业名额,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布局中适当放宽产业准入限制,推动温州电气、泵阀等优势传统产业研发高端产品。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是专精特新评选的关键指标。更多企业进入专精特新行列,就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发展。”胡东方建议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投入补贴。如在税收方面,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实行更高比例加计扣除。
“在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的同时,鼓励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的合作,支持人才队伍培养、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共建高能级研发平台,从而带动更多优质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胡东方说,希望持续为专精特新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厚植发展沃土、注入强劲动力。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