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杨莲英:大山深处的“健康守门人”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倩文
杨莲英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河南村委会村医
一袭白大褂,一个药箱,一副听诊器,一个手电筒,几盒常用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杨莲英背着这些出诊的“家当”,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层峦叠嶂间跋涉了17年,从未停下脚步。

3月20日下午,在加依村红色教育基地,杨莲英代表围绕全国两会的盛况及会议精神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代表供图)
晨雾还未褪去,记者出发前往杨莲英所在的河南村。一路上峰岭连绵,山谷深邃,道路狭窄且蜿蜒,村子隐匿于群山深处,从村头到村尾弯弯绕绕,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也开得小心翼翼。
“村里居住分散,最远的自然村距离卫生室有十多公里,路不好走,我爱人只要有时间就会骑摩托接送我。”杨莲英笑着说。从晨曦微露到星月当空,她的足迹遍布河南村的每一道山脊、每一户人家。542户近2000名村民的健康,全系于她的双肩。
“我们村有高血压73个,糖尿病13个,谁家老人该测血糖,谁家孩子该打疫苗,谁家孕妇临近预产期,我都得弄清楚。”杨莲英如数家珍,村民们的健康状况不仅记录在健康档案里,更在她的心中。
这位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于2018年和2023年分别被选为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有时要外出考察、培训,村民们见不到我还会焦急打电话询问‘杨医生你是不是要调走了?’”说到这里,杨莲英忍不住泪目,“村民们那种用生命托付的眼神,让我坚守到现在。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随时随地的调研,让杨莲英对乡亲们的所期所盼“了如指掌”。“有的村民暂时不愿意缴纳新农合,可能是我们宣传得不到位,要把政策讲明白。像上午一个大姐来卫生室拿药,本来10元,新农合报销60%,4元就能拿走。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杨莲英抓住机会就向村民们讲解新农合的政策情况,“我和村里人很近,又懂政策,就想把医疗行业中好的政策带给大家。”
凭借扎根乡土的热忱,杨莲英用多年的坚持,让健康理念如种子般在深山生根。
走村串户既是行医的需要,也是倾听民声的机会。随杨莲英一起出诊的医药箱,不仅守护着村民的健康,也多了一本红色的“履职手账”。“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把脉问诊’。”杨莲英笑着说。
对于这些“热乎”的民声民意,杨莲英认真整理完善,并结合现有政策及省情实际,形成高质量的建议、意见带到全国人代会上去。筑牢云南边境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屏障,支持中国·红河蝴蝶谷保护性开发打造“中国·红河蝴蝶谷生态系统博物馆”,加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宣传培训,提升村医待遇、稳定村医队伍,完善乡村振兴“引育留”人才激励机制……乡亲们呼声最高的,总是杨莲英履职最关注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这让杨莲英为之振奋,充满信心。“我们基层卫生院从最初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发展到如今配备数字化诊疗设备,正是国家政策落地的生动体现。”杨莲英激动地说,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她围绕如何加大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扩充基层用药目录、完善乡镇卫生院硬件设施、增加各科室人员编制等提出建议。她认为,只有补齐农村医疗服务短板,才能为农村养老服务的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山路再远,也得有人走。日常工作再繁琐,再有困难,也得做下去。”她用药箱背起生命的重量,以脚步织就健康的防线。她的身影仍将在群山间穿梭,她的故事也继续呼唤着全社会对基层医疗更深的关注与行动。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