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河”你在一起!一位人大代表的“土味”民生情话

来源: “攀枝花开”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清晨的安宁河畔,远山如黛,碧波荡漾。散步的老人与掠水的白鹭共享这片宁静,垂柳的倒影在涟漪中轻轻摇曳——这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是《攀枝花市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米易县人大常委会以法治之力守护碧水清流,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让安宁河成为百姓的幸福河。
  法治护清流,代表架起连心桥
  天刚蒙蒙亮,县人大代表杨家贵已经踏着晨露开始巡河。这位土生土长的乡民,笑称自己的血液里流淌着安宁河的水声,守护安宁河的“安宁”是他最大的愿望。2023年11月1日,《攀枝花市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有了《条例》的支撑,他巡河护河的底气更足了:“《条例》就像给河流穿上了铠甲,让每句劝诫都有法可依。”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县人大常委会构建的法治护河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网络普及护河知识,组织百余场专题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并将百姓的呼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行动。村民代启银望着清澈的河水感慨:“以前只觉得河水能浇地养鱼,现在才明白,这汪清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
  
  人大代表杨家贵(右)巡河时向村民宣传《攀枝花市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
  碧水淌金银,生态与经济双赢
  在热水村的共富渔场,500亩鱼塘如碧玉般镶嵌在河畔。投食机扬起的水花中,锦鲤欢跃,惊起芦苇丛中的水鸟。养殖户胡泽武笑着说:“自从650万元的治水项目落地,尾水处理技术升级,鱼儿的品质提高了,我们的收入也涨了!”
  这份“甜蜜的转变”,源于县人大常委会的深入调研和精准施策。面对生态与经济的平衡难题,人大组织代表走访养殖户数十次,召开专题研讨,最终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落地。如今,“全链条”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守护了碧水,还带来年产1700余吨的水产养殖经济效益,让村民的钱包和江河一起丰盈。
  长河映初心,共绘发展新图景

  夕阳为安宁河披上金色的外衣,巡河代表的身影成为河畔最美的风景。从《条例》宣传到项目落地,从尾水治理到产业升级,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监督力度与民生温度紧密结合。

  站在新起点上,米易县人大常委会正以法治思维续写“水文章”——推动水质监测智慧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依托“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并以“共富渔场”为样板,探索滨水经济多元发展路径,让每一滴清流都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正如杨家贵代表所说:“我们要让每滴水记住乡愁,让每条鱼游向幸福。”这份由人大常委会与百姓共同谱写的“土味”情话,正在绿水青山间奏响动人的旋律。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