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开门审预算”让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通讯员 罗英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维炜
去年部门预算500万元,今年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增长?以后,这种依据“固有基数”惯性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可能行不通了。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开门审预算”,召开预算草案专题审议会,组织代表有序参与预算审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推动四川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让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今年年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四川人大代表手机报”和“四川人大网”广泛向省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征集对预算草案编制和审查的意见建议,书面发函向省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市(州)人大、基层联系点、部分省直部门、省属国有企业、省属科研院所等定向征集意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还组织20多名专业人员对2025年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开展了集中预先审查。
1月20日,四川省人代会开幕当天晚上,召开预算草案情况通报会,会议在听取预算草案情况报告的基础上,选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开展专题审议。参加专题审议的除了省人大预算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外,还有44名来自22个代表团联系预算审查的省人大代表。审议中,代表们针对加大教育、科技、农业和社会工作等民生事业投入,强化财政资金统筹管理、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多维度精准施策助企发展、加强预算绩效监督管理、加强债券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财政安全运行等提出意见建议。

1月20日晚,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预算草案专题审议会在成都锦江大礼堂召开。摄影/孙信志
代表们一致认为,2024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同时,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部分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仍须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据悉,在人代会期间对预算草案及报告进行专题审议,是四川的一项创新举措。2019年,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首次举行预算草案专题审议会。今年,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又重启这一举措,探索“开门审预算”,召开预算草案情况通报会,组织代表有序参与预算审查,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预算审查监督中的作用,为各代表团审查预算草案及报告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审查的质量。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充分吸纳代表建议。四川省财政厅在预算报告中补充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相关内容。同时,将在2025年制定出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关方案,从明确支出安排序列、强化基础支撑保障、分类分层编制预算、完善预算审核机制、健全财力统筹模式等方面提出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加大财政资金跨部门跨级次整合力度,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准,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益,并增加了“开展《四川省预算绩效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相关内容。
此外,省财政厅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动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加强部门和单位收入管理,确保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做好“四本预算”之间的统筹衔接,合理确定调入调出资金规模;建立债券项目管理新机制,推动特别国债、专项债券和专项资金项目统筹协调;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科学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并推动备案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实行‘开门审预算’,常态化提前介入预算编制过程,推动预算编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努力促进‘财政蛋糕’切得更合理、更精细,更让切‘蛋糕’的过程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四川省人大预算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