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以法治为笔,绘就扬州城市书房新画卷
烟花三月,瘦西湖畔、东关街古巷、卢氏盐商古宅……70座城市书房,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静静镶嵌在公园、社区、商业区、服务区等城市角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2022年12月1日,《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以城市书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荣获当年度省人大立法精品培育工程项目。这部法规不仅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更为书香城市建设树立了示范引领。
法规助力:书香满城,阅无止境
“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自《条例》实施以来,扬州在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硬件投入等方面采取积极举措,将城市书房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推进。自2015年建成第一家以来,如今主城区共有56家,其中24小时城市书房有7家,基本形成“15分钟阅读圈”,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覆盖率超90%。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珍藏,而是市民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资源。
2021年,扬州编制了24小时智慧城市书房建设与服务规范的省级地方标准,在《条例》实施推动下,城市书房建设标准、运行标准、管理标准全面“升级”,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每年有近百批业内同行慕名而来,学习扬州的立法经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张爱军在调研后表示,扬州城市书房规划布局合理、建设模式多样,十年时间实现全覆盖,在推动‘书香扬州’建设、为人民服务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获得‘扬州十大新地标’荣誉,实至名归。”
从全国首个高速服务区城市书房,到全国首个高铁系统内城市书房,再到全国首个进入机场的城市书房……扬州不断突破创新,采取多种共建模式,20家书房获评“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023年,“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入选中宣部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在书房地图持续扩张的同时,如何实现高效管理?《条例》中的“志愿服务”条款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解法。市图书馆采用“三人两馆”模式,即三个工作人员为一组,定向管理两家城市书房,同时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团体和个人参与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市图书馆馆长朱军介绍,根据《条例》要求,市图书馆加强物流合作,深化“点对点、订单式”服务,还创新“城市书房+活动、展览、沙龙”等多元服务模式,全方位满足老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监督助推:良法善治,共谋发展
今年3月至4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人大以线上和线下、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并委托县(市)人大,对城市书房开展全方位调研,细致了解硬件设施、读者群体、阅读服务供给等方面情况。

整体来看,法规的实施对城市书房发展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了法治保障。十年来,全市书房接待读者近1500万人次,图书流通1000多万册次,成为提升城市文化温度的重要力量。
在三湾城市书房,执法检查组成员、市人大代表刘莲与读者交流:“你认为《条例》实施后,城市书房建设有没有提升?”读者拿着文本说:“我在图书馆里看过《条例》,里面规范了全扬州的城市书房的建设、运行和服务,无论到哪个书房,都能让阅读体验更好。”话音刚落,另一位读者也补充道:“以前有些书房占座情况比较多,现在有了立法规定,这种情况得到了有效管理。”
为倾听民声,执法检查组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在线上线下广泛征集意见。收回的1100份样本中,对书房设施和环境的满意度为99.25%,75%的群众认为《条例》实施后,书房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升,93%的群众认为图书借阅更加方便、种类更加丰富。
执法检查组深入城市书房开展检查,还与市民观察团代表、社区负责人以及居民代表进行了多场座谈交流。“城市书房不仅是阅读空间,更是社区居民学习交流、邻里互动的场所,建议多开展一些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有的城市书房建在老城区,希望增加适老化设施,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建议引入更多社会力量,丰富书房的资源和服务。”大家纷纷为书房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执法检查组认真记录每一条意见建议,深入分析每一个问题,为城市书房的优化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4月底,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听取执法检查组关于《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下一步,将推动城市书房建设更加贴近市民需求,为“书香扬州”建设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跟踪问效:全民阅读,持续升温
寻一方宁静,品人间烟火。人们在这里静心阅读、分享心得、探讨文化……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我们欣喜地看到,《条例》的实施为“书香扬州”增添了新动力,也为城市书房发展赋予了深远的意义。从“纸上规定”到“付诸实践”,市民们对阅读的热爱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扬州城市书房服务体系,通过组织主题读书日、经典诵读等活动,推动阅读推广走向系统化、常态化。”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周志钧表示:“我们将强化市场化运营,加强文创产品研发,形成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运营的“造血”机制,让书卷香‘静’得下来,更能让烟火气‘热’得起来。”
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孔令俊强调:“城市书房是‘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实践,是推进全民阅读、‘书香扬州’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执法检查,我们不仅看到了《条例》实施的成效,也听到了群众的期待。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协调保障,确保每一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为城市书房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当下,扬州全民阅读的热潮正在涌动,城市书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温度,更是文化传承的力量。未来,扬州人大将持续推动《条例》实施,在提供阅读服务上不断探索与创新,精心勾勒每一笔,细心填充每一色,共同绘就一幅书香与烟火相映成趣、阅读与生活相得益彰的城市书房新画卷。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