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武汉武昌:打造“代表直通车” 推动代表联系群众实践创新

通讯员 殷丽君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7期  浏览字号: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代表联系群众的路径和机制,全力打造“代表直通车”特色品牌,代表活动直及企业、直面问题、直通政府、直抵民心,充分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武昌实践。
  直及企业问所需。武昌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直通车”作为落实党委中心工作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企业、服务企业,深入企业调研视察,面对面倾听企业需求,共商解决之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同频共振,为服务发展大局蓄能。围绕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开展“代表话古城”、“擘画新武昌”系列活动52场,为武昌古城发展出谋划策。围绕武昌区重点产业发展,组织代表开展“四级代表话金融 助力打造武昌金融之城”、“环大学周边科技创新经济带建设情况调研”等活动,服务代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创新链和产业链活力上把脉支招,汇编形成“人大专报”,为区委决策提供参考。
  二是延伸触角,为优化营商环境聚势。全区建设19个楼宇园区代表联络点和2个特色街区代表联络站,成为倾听企业声音的前沿阵地。联络点辐射辖区所有商务楼宇,推行代表轮值制、“一码一代表”和“企业点单、代表服务”等工作模式,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组织代表调研辖区重点企业和商务楼宇,共同推动滨江核心区打造市场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户部巷特色街区代表联络站设置“代表听你说”意见栏,定期组织“家门口议事厅”活动,多渠道助推街区历史文脉延续,彰显城市特色。
  直面问题察民情。一是统一行动,深入群众接地气聚民意。将每月20日作为武昌区“代表统一活动日”,各街道精选1-2个小切口,组织辖区代表进企业(楼宇)、进社区、进特色街区(园区),开展“代表三进”活动,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拥堵等问题,组织代表调研视察。
  二是线上线下,拓展联系群众新通道。建好用好代表联络站,打造26个社区中心代表联络站及各类特色站点,延伸线上渠道、“代表之声”直播间、“掌上直通车”等,组织各级代表进站进群进网收集民情民意,实现收集民意全天候、零距离、无延时。
  三是“三联一共”,建立共联共享常态机制。以辖区全国、省、市、区四级代表编组进站联动以及专业代表小组联动、街街联动等形式开展活动,辖区资源共享,将活动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具体措施。四级400余位人大代表参与“迎新春 话履职 展风采”活动,区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代表开展各类专题调研活动,回应群众关心的“一老一小”、就医、就业等突出问题。
  直通政府解难题。一是同向发力,与政府双向互通互动。“代表统一活动日”履职课堂主会场设立报告席,每两个月安排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全体代表通报依法履职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等。
  二是顺畅高效,创新代表半月谈载体。持续推进政府部门进代表联络站联系代表和群众,开展“代表半月谈”活动。对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代表联络站发送邀请函,采用“固定+移动”、“日访+夜谈”等形式,组织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群众进站共议民事。全年共开展“代表半月谈”活动56次,推动解决无障碍通道改造、幸福食堂建设等一批房前屋后事。
  直抵民心惠民生。不断健全意见建议研究吸纳和反馈机制,以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助力“群众呼声”变“幸福掌声”,并转化为代表联系群众的实际成效,汇聚代表联系群众的民生温度。
  构建“主任会议成员领衔+主任接待日现场督办+专(工)委对口+代表参与”的督办格局,实行区、街道两级台账跟踪承诺,质量评审反馈问题清单等多种督办方式,推动污水治理、交通出行等一批难点问题的解决。关于加强独居老人关怀帮扶的建议,区民政局全面摸底特殊困难老年群体1734人,出台常态化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解决独居老人困难。

  用心用情,实现代表满意、群众受益。涉及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坚持结果导向,通过代表满意度测评和群众现场问效,实现代表群众双满意。如群众反映滨江商务区内一条道路破损,给出行带来困扰,代表实地调研后提出建议,推动道路修复。在多方努力下,一条平坦畅通的道路延伸到居民家门口,也延伸到群众心坎上,惠及周边上万户居民和商户,代表和居民纷纷点赞,居民们感叹说:“代表直通车真是我们的解忧车!”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