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南昌:以法治力量守护鄱阳湖碧水清波

通讯员 陈金华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周誉东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7期  浏览字号: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鄱阳湖中、碧波万顷,可见江豚和鱼群畅游,不多时,又有成群白鹤掠过水面、飞向蓝天。
  近年来,南昌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把鄱阳湖湖区流域水环境保护监督作为重点工作,以法治力量守护鄱阳湖碧水清波。
  持续监督 人大力量助推鄱阳湖流域水环境提升
  南昌缘水而生、因水而兴,城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赣江水穿城而过,一路向北流入鄱阳湖。可以说,南昌市的水污染防治成效,直接关系到鄱阳湖的“一湖清水”。
  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开展了一场直面问题、寻找根源、力求破题的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邀请五级人大代表共同“巡水”。这次历时20多天的执法检查活动,把执法检查和中央、省环保督察涉及水污染的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问题清单,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实际行动不断改善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
  此后的几年,市人大常委会又开展了常态化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水污染防治监督模式。通过实地督导赣江周边水污染问题处理,督促拆除南洲码头洗煤厂3个违建钢结构厂房,清除洗煤设备,杜绝水污染隐患。同时,深入关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处理,问题一经发现,即时列出清单反馈政府,推动整改落实。此外,对城市湖泊保护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强化部门责任,助力提升湖泊质量稳定性。
  2023年和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分别以“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治理”和“大力推进鄱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主题开展环保赣江南昌行主题活动。
  多管齐下 形成合力聚焦总磷污染控制和消减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关键在管网。“污水系统整治工作是立足城市长远发展、优化城市水生态环境、健全城市排污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百年大计,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南昌市委主要领导如是说。为了把管网问题彻底解决,2022年,南昌市启动城市水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党委有部署,政府有行动,人大强监督,2024年收官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再度开展环保赣江南昌行活动,检查组以推动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控制与消减为导向,扎实开展暗访调研,重点检查鄱阳湖南昌湖区流域内的入河排污口监管情况,特别是赣江南昌段的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各县区现场发现并交办问题。
  在各方合力汇聚下,南昌市水环境治理捷报频传。
  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污水管网补短板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包括共计建设428.28公里污水管网。将建成区范围内的小区、城中村、建设工地、民营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对集中排水的地块,划分为6073个排水单位开展系统整治工作也已完成。在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全市累计完成66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2.7%。全市对环鄱阳湖周边乡镇入河(湖)排污口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将面源及固定污染源一一记录在案,建立台账清单。据悉,2024年鄱阳湖南昌湖区总磷浓度再次降低,从2021年的0.085mg/L下降至2024年的0.068mg/L,湖区总磷浓度连续呈现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久久为功 笃定目标持续做好水文章
  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赣江南昌段饮用水保护情况的常态化监督。3月10日至19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工作人员5次以脚步丈量,沿岸查看赣江南昌段饮用水源保护情况。针对某处取水口附近江岸线有沙地摩托车营业情况,及时向市政府发送情况处理函,并第一时间与执法部门联系处理,持续加压督促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治水管水护水力度,及时消除水污染隐患。
  3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开展视察,沿赣江向鄱阳湖方向一路前行。代表们在仔细观察赣江水质,了解市委市政府在改善水生态环境、彰显城市水文化特色方面成果后,对以人大力量持续加强监督,助推全市水环境向善向好,守护鄱阳湖碧水长流提出了意见建议。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法治力量的守护下,南昌市打出的“组合拳”取得丰硕成果。相信在各方合力下,“汀洲渐绿,豚欢鱼游,候鸟春去冬回”必将成为鄱阳湖的长久写照。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