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同心聚力勇挑大梁 依法履职服务大局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通讯员 沈纯中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7期  浏览字号:
  春风拂绿,万物生辉。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对江苏工作予以肯定,希望江苏把握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方向明、步履坚,众力举、事必成。江苏大地热潮涌动,“争春”乐章盎然奏响……从会场的部署到现场的实干,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蓬勃朝气,在这片高质量发展的热土上迅速升腾。
  举办全省市县人大常委会新任职负责同志履职学习培训班,召开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推进会,表决通过《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等,听取并审议省政府关于2024年度全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干字当头、加强上下联动,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人大担当。
  深学细悟入脑入心 以思想之光引领前行之路
  总有一些重要时刻,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赴江苏,全国两会期间多次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对江苏的关注“始终是进行时”:从擘画“强富美高”宏伟蓝图,到勉励江苏“走在前、做示范”,再到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等重大任务,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这次提出“希望江苏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是对江苏的充分信任,也是对江苏的谆谆重托。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省上下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国两会闭幕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时召开扩大会议,开展传达学习和交流研讨。
  2023年3月起,在全省各级人大和近10万名人大代表中开展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是贯穿本届江苏人大工作的主线。两年来,省市县乡人大协同联动,五级人大代表广泛参与,着力在“学思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人大工作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共识愈发凝聚,“以讲促学、以学促干”的良好氛围愈发浓厚,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
  3月18日,江苏120多名新任职的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履职学习培训班在学习实践活动启动地——镇江开班。今年还将分别围绕法治、财经、农业农村等领域开展8期省人大代表专题学习培训班。
  3月20日,正值春分时节、万物竞发,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无锡召开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推进会,总结学习实践活动阶段性成效,对深化拓展学习实践活动作出安排,引导全省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干字当头,以高质量依法履职助力江苏挑大梁。
  3月26日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并组织分组讨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在开幕会上强调,要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引导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准确把握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四个着力点”,依法履职行权、主动担当作为,为江苏扛好挑大梁责任作出人大贡献。
  会场内,思想碰撞,智慧激荡;会场外,人大代表扎根基层,践行使命。
  从北京返回后的第二天,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一早准时接诊,下午又马不停蹄地向南京市卫健系统党员干部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忙碌,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海州区海连社区党委书记李肖娜的常态,返岗七天,她的民情日记已写满大半。江苏省昆剧院内,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军与青年演员席地而坐,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昆曲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大江奔流春潮涌,在苏人大代表再出发,他们听民声于街巷,察民情于田间,解民忧于细微,共话奋进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激励我们勇往直前,不负使命!”
  向新求质推动发展 以创新之笔绘就江苏新画卷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重大要求,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人大贡献。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殷殷嘱托指引前进方向。聚焦创新、产业、人才、营商环境等具体领域的法治供给,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向新而行,着力增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立法项目,3月底审议通过《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条例的出台将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全省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今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还将陆续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此外,低空经济促进条例、发展新材料产业条例等被列为预备项目,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落实重大发展战略,让区域协调的纽带联结更加紧密。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更大的担当。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协同,核心是创新。5月份召开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草案)》,今年还将围绕《江苏省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护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助推江苏“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万顷湖光尽凝碧,眼下,太湖风光渐入佳境——“颜值”更高,2024年太湖平均水质指标达到Ⅲ类,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旅游更旺,时隔近20年,无锡与苏州之间重启“太湖水上游”,游客可在沿途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太湖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太湖治理的重要指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2023年、2024年分别围绕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和太湖流域工业污染防治开展专项监督的基础上,今年将就太湖流域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开展专项监督,以逐年推进的监督工作、逐年提升的监督实效,回答总书记的太湖水质之问。专项监督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推进10项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之一,即重点监督议题由人大专门委员会报告专项监督工作情况,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
  促进人民共同富裕,让民生福祉的保障更加坚实,是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聚力办好民生实事,今年将继续听取和审议2025年度12类45件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加强困难群众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就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工作评议,推动民生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从成果丰硕的今天出发,向前景壮阔的未来前进。翻阅时间卷轴,一个个精彩瞬间清晰描摹出江苏人大的坚实步履,宏伟蓝图正一步步落笔成为美好现实。
  凝心聚力抓好落实 以奋进之姿书写时代新答卷
  找准人大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是江苏省各级人大始终坚守的使命与责任。
  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法规制度供给,车联网发展促进、数字化转型促进、低空经济发展促进等创制性立法走在全国前列;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美丽无锡建设等完成一批重点监督事项;在省内率先作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对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和江苏省人大10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动人大领域改革:健全动态调整机制,为急需项目开辟“快车道”;探索开门立法,使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专家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三方智慧系统集成;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形成“问题+建议”清单,定期“回头看”形成闭环……
  时间刻度,亦是奋斗标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江苏各级人大、人大代表更加深切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知之深、爱之切、期望之重,将继续以高质量履职助推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谈到扎实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指出,要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为目标,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使命,全面提升地方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并以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为契机,加强代表机关建设,优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扎实推进代表回原选区(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进一步增强“学思践行”实效,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更好展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显著优势。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将突出“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制定立法听证办法,探索法规重要条款单独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深化监督领域改革,制定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实施办法,由点及面推进镇(街道)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人大监督工作。
  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服务支撑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目标定位,紧盯“613”产业体系建设,监督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产教融合促进条例,跟踪督促市产业科创促进条例等实施,听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情况汇报,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和要素支撑。
  ……
  春风浩荡征程劲,笃行不怠向未来。江苏各级人大、人大代表将始终牢记职责使命,服务中心大局,忠诚践行嘱托,努力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关怀厚爱、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过硬成果,为推动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