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邀请利益相关群众面对面提建议
备案审查助力基层治理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家住大足区邮亭镇东胜村九组的村民曾昭坤正忙着施肥、播种。
“之前,我心里一直焦灼不安,离我家田最近的山坪塘被卫星识别成耕地,只好种上了粮食。没有了水塘,周边的农田今后咋个种水稻?”曾昭坤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继续说,不久前她得到消息,经相关部门实地调查核实,将卫星误判的区域改了过来,池塘可以蓄水了。
这样的变化,源自一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意见征集会。
建章立制促创新
2023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江津、綦江、大足、秀山4个区县(自治县)启动政府工作部门、派出机构和乡镇政府等行政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试点工作。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足区人大常委会锚定“解决基层红头文件乱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助推政府依法行政”目标先行先试,坚持多措并举,督促区政府出台了《大足区镇街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制定《镇人大主席团、人大街道工委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程(试行)》,探索建立联动审查机制、巡回指导机制,健全完善定期清理工作机制、工作报告机制。
清晰细化的流程、规范有序的指引、上下密切联动的制度体系为推进基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走深走实夯实了根基,也为基层探索创新提供了保障。
大足邮亭镇正是积极开展探索创新的乡镇之一。去年,该镇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房建设全过程规范管理实施方案》《关于印发〈邮亭镇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被纳入规范性文件审查范围之一。
群众当面提问题
“农房建设、耕地保护都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文件是否接地气、是否能执行到位发挥应有作用,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邮亭镇人大主席袁勇介绍,镇人大在接收镇政府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后,对文件的合宪性、合法性、合规性、适当性等问题进行了检查与评估,并组织各村(社区)工作人员、群众代表开展意见建议征集,还组织镇政府法律顾问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对文件深入审查讨论。曾昭坤正是受邀参加备案审查意见建议征集会的群众之一。
“我不懂文件里面那些拗口的话,我只想请你们解决实际问题。田间用于蓄水的山坪塘被卫星识别成耕地,没有水了,今后啷个种水稻?”曾昭坤直指眼前面临的困境。参会的村干部也纷纷表示,这并非个例,卫星认定会存在偏误,但基层工作人员却机械地按照卫星认定的结果执行。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诉求,镇人大一一记录,还就相关文件的适当性进行探讨。
结合各方建议,经镇党委会集体审议后,镇人大形成了审查意见报告,要求规范制发文流程,避免随意制发文和重复发文。同时,镇人大还将群众意见向上级人大和职能部门一一反馈。
经过多方研究,最终镇政府印发的3个文件被废止。同时,针对卫星认定耕地偏误的问题,镇政府进行全面复核,推动基层实际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镇街已废止8个文件
“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不仅能纠错,还能更深入地了解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袁勇表示,将把受益群众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纳入备案审查工作流程,与代表联系接待群众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
据介绍,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足区各镇街人大审查的23件镇街规范性文件,通过15件、废止8件。目前,大足区90%以上的镇(街)在镇人民代表大会(街道议事会)上听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邮亭镇等还实现了听取镇人大主席团和镇政府关于备案审查工作的“双报告”。(记者 黄振胜 通讯员 吕智 吕梦瑶)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