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杨春平:苹果“映红”老乡致富路

通讯员 贾迎春 《中国人大》全媒体见习记者 查炜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杨春平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街道水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冬日清晨,缕缕炊烟从农家屋檐里袅袅升起,与晨雾交织。朝阳洒下温暖的光辉,村民们或身着棉衣话家常,或整理农具备春耕,或忙着从仓库搬运苹果。孩童们在房前屋后嬉戏穿梭,红扑扑的脸蛋上绽放着纯真的笑容……眼前这座巷道错落、屋舍整齐、民风淳朴的村落就是陕西省铜川市水峪村。
  从“烂杆村”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水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这样的变化,村民们脸上幸福洋溢,言语间是对全国人大代表,水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春平的认可。
  “20多年前是什么样的?”
  “穷。”
  彼时的水峪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基础设施缺乏、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卫生环境脏乱差——村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让生活好起来。此时,杨春平被推选为村书记,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这位朴实的村书记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就是不服输,一定要做些改变!”
  凭着这股冲劲儿,杨春平带领水峪村村民们不断尝试。
  水峪村缺乏发展经验,杨春平就组织村委班子外出学习,向“明星村”借鉴先进经验;村子没有支柱产业,他就结合村情提出了“果业富民、基础强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决定在苹果产业上做文章;村民们种不好果树,他就请省、市苹果专家到村上讲课培训……
  不断地向前走,水峪村的苹果越种越红火。种植技术越来越先进,果林越来越大,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近年来,水峪村注册了“水峪塬”苹果品牌,将苹果销往西安、武汉、上海等地,千吨果库、连栋温室樱桃大棚等“延链项目”也在大力建设中。为了促进群众发展多种经营,水峪村先后成立了“水峪村互助资金协会”、“水峪果蔬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发展设施大棚菜。如今,水峪村优质苹果与设施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十余倍的增长。
  2023年,杨春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农民代表,杨春平最关心的还是“三农”问题。履职两年来,他提出了关于加快农村养老中心建设的建议,关于解决农村能留住人的问题的建议,关于第三轮土地承包要解决农民有地无人、有人无地问题的建议等。
  为了更好的履职,从陕南的青山绿水,到陕北的黄土高坡,再到关中的沃野千里,杨春平用心实践着“问答案于土地,问计策于农民”,在一次次调研中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民生百态和资源禀赋。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唯有熟知脚下土地,方能登高望远,为高质量发展谋良策。”杨春平说。
  采访中,杨春平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他正在为村子里的大小事奔忙——走访慰问村里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着手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一年规划,同时就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代表建议深入征询村民意见。
  谈起今年的建议,杨春平娓娓道来:“为了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加大粮食补贴力度,让农民在土地上看到希望,收获实惠;加快基层养老中心建设,让农村老人能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新春将至,水峪村的老年食堂建设也即将开工。“年纪大了,做饭是个大问题,老年食堂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儿上!”村里老人们对这件事都是挑着大拇指的认同。
  “老人们的笑容就是我前进最大的动力!”杨春平说,“作为代表,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农村的繁荣发展和农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力量!”
杨春平代表(右一)正在调查水峪果库运行及配套设施完善情况。(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