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紧盯生态文明,永康人大出新招
“‘生态码’能看、能提、能督、能更新,我们老百姓打开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对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了如指掌。”
“今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前夕,市控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氨氮、总磷指标较前三年均值改善52.5%、9.6%。”
“倪宅法庭新建大楼融合生态文明建设,设置人大代表生态文明联络站,打造生态文明法庭。”
自永康市被浙江省人大列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试点单位以来,永康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报告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力争交出“生态文明报告后半篇文章”的高分答卷。

“生态码”织密监督网
今年1月,永康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由市长作的政府生态文明报告得到全票通过。
“代表肯定报告,并不等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完美了。推动成果转化更重要。”永康市人大清醒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通过大数据局免费开发小程序,永康市人大在各个代表联络站、村、社区张贴“生态码”。人民群众随时可以扫码查看报告,提出建议意见,市人大收集汇总后交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办理,定期通报办理情况,实现“能看、能提、能督、能更新”全程闭环监督。
“生态码”开通运行一个月来,点击量3000多次,共收到意见132条。对于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丽缙工业园生态分水岭遭到破坏等问题,永康市人大与缙云县人大建立沟通机制,双方将开展联合监督,努力促进问题解决。
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工委对“生态码”实行动态管理,每年7月和10月对全市和各镇(街)生态文明指标进行比对,相关指标变差达到一定比例将被赋黄码甚至红码,发动人民群众织密监督网。
“四督联动”保护绿水青山
春暖花开时节,永康市大寒山金湖生态联勤警务站内,民警用无人机15分钟就可以巡逻一圈。捕鸟、林区野炊、盗伐林木案件近一年来零发生。这是永康市人大“四督联动”保护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永康市人大建立人大、监察、司法、社会“四督联动”机制,有效突破了“督什么、谁来督、怎么督”的瓶颈。永康市建立杨溪源生态修复(劳务代偿)实践基地,聘请人大代表作为特邀监督员对劳务代偿进行监督,突出教育警示作用,引导侵权人从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转变为“修复者”。
“体检会诊”助力精准施策
“为什么在有的镇,高锰酸盐数值会出现上升?”经过“体检会诊”,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受到有机物污染。全市各个工业区污水都已纳管,可能是出现面源污染,建议相关乡镇加强对农业种养殖污染排放管理。
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工委建立生态保护专家队伍,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体检会诊”。永康市人大代表、环保监测站站长施宏方最近整理了一年来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参与各种指标变化原因会商,帮助提出对策、跟踪落实。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