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提供法治保障

——2024年西安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综述

来源: “西安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奋楫笃行,华章日新,又是一年硕果盈枝。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一幅砥砺前行、实干担当的立法答卷正徐徐铺展。
  过去一年,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深化“三个年”活动和“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坚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效,以高质量立法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保驾护航。全年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3件、修正29件、废止1件。
  忠实履行法定职责 
  保证宪法法律遵守和执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一年来,常委会全面贯彻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人大保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作用,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
  对照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立法法,制定《西安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废止《西安市制止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条例》。清理82件地方性法规和400余件决议决定,修正《西安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等法规29件,修改和废止决议决定13件。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工作原则,扎实开展备案审查工作,修订《西安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全年审查规范性文件9件。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松带队参观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成果展
  加强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习宣传,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成果巡展、主题征文、主题采访等系列活动,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八个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和“四个充分发挥”的实践要求。开展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和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举办组织法、立法法、监督法等专题辅导讲座,组织1700余名市、区县、镇人大代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宣传宪法知识,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聚力法治西安建设
  健全立法工作机制
  一年来,常委会始终把提高立法质量放在第一位,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立足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实需要,立足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积极回应新时代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总结、创新立法机制,丰富立法形式。
  “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我国立法体制机制的基本要求。去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全市立法工作推进会,深入落实市委关于法治西安建设总体要求,制定出台了加强法规立项、起草、审议环节沟通协调补充规定,进一步凝聚全市立法工作合力。
  群众的“金点子”何以成为破解立法难题的“金钥匙”?来自基层的“好声音”如何搭载“直通车”,让立法机关“听得见”?召开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推进会,推动与代表工作家站融合共建,完善服务保障、意见反馈、评价激励等工作制度;高标准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类型、优化布局、拓展功能,基层立法联系点从14个增加到24个;创新立法联系点工作模式,打造出一批如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的“1+3+N”立法工作机制、未央区徐家湾社区的“1+4+1”立法工作思路等创新工作做法的示范联系点,使“开门立法”成为常态。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推进会
  注重发挥“外脑”“智库”作用,修改立法专家库管理办法,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构建“立法联络员+专家智库”模式。完善法规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法直通车”方式,将群众意见纳入立法过程。一年来,共征集法规意见和建议1484条,吸纳248条,进一步凝聚高质量立法智慧和力量。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扎实推进立法工作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域,则一域治。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立法的引领推动。一年来,常委会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拟制定的《西安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进行了两次审议,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等实践成果上升为法规(草案)条款,着力破解科技原创力不足、科创型人才缺乏、成果就地转化率低等问题,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为“创新立市”战略提供法治保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本市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临床用血的,按照献血量五倍免费用血;五年后临床用血的,按照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献血累计一千毫升以上者,本人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制定《西安市献血条例》,紧扣我市医疗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薄弱环节,对献血工作管理机制、公益宣传、献血屋(点)规划设置、献血者激励措施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同时,对拟制定、修改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网络预约出租车管理等16件法规开展专题调研,立法项目培育稳步推进……
  强化人大主导
  夯实良法善治之基
  一年来,常委会围绕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教育发展、城市能级提升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一盘棋”协同推进立法工作。牢牢把握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定位,强化“小切口”立法选题和研究,认真编制年度立法计划,科学确定立法项目,立法模式从“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变,确保立法工作与市委部署同步调、与市域治理相适应、与群众期盼相契合。探索重要法规审议前解读制度,重点解读立法背景、重要制度设计、争议意见处理等情况,提高法规审议质量,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提前介入法规调研、起草、修改等环节,严把法规的合法性、协调性、规范性。比如:针对优先用血范围、费用核销等关键条款,深入中心血站、医疗机构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9次座谈会和论证会,征集意见和建议222条,吸纳76条,努力让法规体现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大高质量法规供给,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法治力量。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