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脚沾泥土 身带露珠 射阳人大把代表讲坛办到田间地头

来源: 江苏人大网  浏览字号:
  近年来,射阳县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围绕推进乡村振兴主题,改进代表讲坛形式,在田间地头创新开设一批“乡里乡音”代表课堂,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认为这种夹着“泥土味”的代表讲坛,“接地气、有生气、充满烟火气”。
  充满泥土芬芳的代表讲坛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如何利用部分人大代表是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大户”的优势,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射阳人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鼓励人大代表围绕“产业振兴”目标,到农业生产一线开设代表课堂,发挥代表行业优势和专业知识,“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在田间地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田埂上的憧憬。“将来我们田地里无人巡田机、墒情传感器、自动灌溉设备等随处可见,到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无人农场’……”“田间课堂”主讲人、射阳县人大代表、四明镇维新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雨婷,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周边农户和种粮大户普及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知识,推广使用智能灌溉、农情立体化感知、智慧农机精确作业等技术和设备,带领农民兄弟们由“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
  桑园下的畅想。“我们团队将全面开拓美国、捷克、哈萨克斯坦、越南等海外市场,力争3-5年内实现海外销售成品苗2000万株,人均收益达到10万元。”“桑下课堂”主讲人、盐城市人大代表、射阳县亥森蚕桑种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正江,在特庸镇桑乐田园桑林下,“面对面”为群众分析桑苗国际市场行情,“手把手”传授优良耐寒桑树苗种培育、桑条嫁接、桑蚕养殖等技术。
  塘口边的誓言。“我将联手科研单位,做强种业“芯片”,努力推动我县蟹苗产业达到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塘口课堂”主讲人、盐城市人大代表、孝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孝锋,在射阳港水产种业产业园水产养殖塘口,推广使用“长江二号”“诺亚1号”等多个优良蟹苗品种,分享循环水使用、水质处理、热能回收等技术经验,推动蟹苗产业转“优”转“绿”,扩大蟹苗品牌影响力。
  菊海里的展望。“不断推广标准化种植、全自动加工、电商销售、大数据系统等,全力打造苏菊第一镇。”“菊香课堂”主讲人、盐城市人大代表、圣和中药材合作社社长孙晓东,把“做给菊农看、带着菊农干、帮着菊农赚”作为履职切入点,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与菊农面对面交流,共同商讨种“菊”增收计划。
  不预约、不停课、不打烊的代表讲坛
  在基层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射阳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进行了观摩学习,提出了把专业相近、领域相近、选区相同或相邻的3-5名代表编组为一个讲课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推动代表课堂做到“四常四不”“实打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产困难和技术难题。
  群众常来,不预约。“如何培育好水中的藻类、有益微生物,让蟹苗健康生长?”“如何科学投喂饵料轮虫?”在何孝锋家门前的塘口,每天都有周边养殖户前来观摩请教一些蟹苗养殖技术问题。何孝锋的养殖塘口不设“门槛”,谁都可以来,来一个讲解一个,来一批讲解一批,将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
  代表常讲,不停课。“要做好因苗分类管理,对返青时群体过小、穗数可能不足的以及已经脱力落黄的麦田,及时追施返青肥,以促进弱苗转壮……”连日来,由于长时间不下雨,田太干墒情差,盐城市人大代表、四明镇农业农村局局长夏文成连续十多天,起早贪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给种植户送去科学种植管理的“及时雨”,并通过全景摄像头,与11户种植大户实时互动。夏文成还围绕种子质量、种植技术、土肥水管理、作物病虫害等,录制“农业技术”微课堂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推送给种植大户和全镇农户,实现联系在“掌上”开启,互动在“掌上”进行,信息在“掌上”传递。
  服务常在,不坐等。“这些蚕还有2天就要‘上山’了,现在是它们食量最大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添桑叶……”在射阳县特庸镇蚕农刘其兵的蚕房里,正在进行一场技术培训。周边10余名村民围在石正江代表身边,一边查看蚕的长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课,还不时掏出手机把讲课的内容录下来,有讲有听、有问有答。石正江代表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半径,走村入户,给蚕农提供定制化的“小课”,按需入户上门授课50余次。尤其是农村大忙期间,石正江代表把“坐等式”授课转变为“上门式”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网络常开,不打烊。“移栽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清除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生产中注重增施磷钾肥、饼肥等,提高植株抗病力……”孙晓东代表通过“码上找代表”小程序,线上实时向菊农们讲解种植过程中的一些防治措施,并通过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定期发布农业生产监测预警、生产技术、市场销售和气象等信息。去年以来,孙晓东代表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体,共帮助菊农们解决216个种植问题。
  射阳县人大打破传统讲坛对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开设不预约、不听课、不打烊的代表讲坛,既有政策宣讲,也有业务指导;既有“场景化”技术解惑,也有“互动式”视频联动;既有现场集中授课,也有上门个别辅导;既有“零距离”现场讲解,也有“全天候”线上答疑,使讲坛“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农民兄弟愿意来、喜欢听、得实惠的代表讲坛
  射阳县人大坚守“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初衷,倾力打造“走下去、到一线”的代表课堂,通过“三比三看”,将代表课堂打造成农民兄弟家门口的“技能充电站”“富民增收站”“幸福补给站”。
  比讲得生动,看听众多不多。“住在‘智能屋’里,蚕宝宝们享受着新鲜的‘美食’,跳着八字形的‘芭蕾舞’……”课堂上,石正江代表用幽默的语言,讲述自己在智能养蚕技术等方面的经验,30多名蚕农一个个身体前倾、脖子伸得长长地倾听着,学习热情高涨。“无人收割机自动根据田块、收割进度的变化去调整作业,一个新手也可以很容易去远程操控收割机……”四明镇人大代表、克勇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周克勇代表,为农户们现场展示无人机植保飞防、北斗导航无人收割机等前沿技术,田间课堂里“哇”声一片。
  比带来实惠,看腰包鼓不鼓。“去年,我们在石正江代表的带领下,培育销售成品桑苗2300万株,人均收益在6万元左右。”“去年,我们使用陈颖代表推荐的苏菊1号、苏菊2号新品种,亩产量达到3000斤左右,亩均效益在5000元上下。”“洪兆跃代表推广的绿色循环种养模式,让我们单产增加一百多斤,每亩增效可达220元以上。”农民兄弟增收的喜悦溢满了田间地头。在日常的代表课堂中,代表们各展所长,在田间地头分享经验、传授技术、推广模式,广辟增收门路,多措并举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比履职述职,看口碑好不好。“时和年丰米业负责人张学凯代表经常在田间地头,为我们宣传粮食收购行情政策、普及储粮知识,帮助对接粮食收购企业,我给他的表现打满分。”今年年初,射阳县特庸、洋马、四明等镇人大组织13名县镇人大代表在田间地头开展述职评议活动,代表们用一件件具体事例、一个个翔实数据展现履职实绩。群众现场进行评议评价和测评打分,8名代表满意度达100%,5名代表满意度在95%以上。
  “代表们这种夹着‘泥土味’的讲课,让我们愿意来、喜欢听、得实惠,我们打心眼里欢迎。”群众发自内心的声音,是对授课代表们履职奉献的称赞,更是对这种“就在田间地头开讲”的代表讲坛的肯定!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