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扎实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访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凤超代表

来源: 法治日报  浏览字号:
图为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凤超代表。 资料图片
  2024年,天津检察机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巩固完善法律监督工作新格局,以实施《天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为抓手,以改革的思维和方式破难题、解新题,办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万多件,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国两会期间,《法治日报》记者就天津检察守护民生工作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凤超。
  紧盯民生回应群众关切
  公益诉讼是陈凤超一直关注的重点。在采访过程中,他分享了一起公益诉讼案件。
  2023年6月,天津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案件中发现,滨海新区的两个村庄饮用水管道严重老化破裂,引发两村3000余村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经实地调查发现,两个村子的供水管网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缺乏养护导致饮用水浑浊、泛黄,还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
  依据案件管辖规定,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公益诉讼立案,根据调查情况,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督促依法履职的检察建议。此后,滨海新区相关部门挤出专项资金,对两个村子的供水管网进行全面修缮。
  在检察机关推动下,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在2024年11月流进了两个村的家家户户。
  陈凤超介绍,2024年天津检察机关紧盯民生领域群众关切,以检察“力度”守护民生“温度”。加强食药领域司法保障,提起公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38人,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159件,推动解决“挂驴头卖马肉”、违规使用“生鲜灯”等问题,让群众吃得安心。
  构建起法律监督新格局
  2024年,红桥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医保诈骗案件过程中,通过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深挖犯罪线索。他们向有关部门调取相关医保报销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融合审查、类案监督的方式碰撞比对,实现了对医保骗保的全链条精准打击。
  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协助案件办理,正是天津检察机关不断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检察机关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陈凤超介绍说,近年来,天津检察机关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广泛开展调研,积极促成有利于开展法律监督的外部环境,构建起了法律监督新格局。
  过去的一年,天津市检察院持续推动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衔接机制走深走实;与市公安局建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并实质化运行,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区两级全覆盖;深化法律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在合作中最大限度发挥监督效能。
  除此之外,陈凤超还分享了天津检察机关立足职能开展法律监督的工作经验。
  他介绍,天津检察机关强化刑事执行监督,“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等经验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加强民事执行监督,制发检察建议协同破解“执行难”;规范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提出检察建议556件。
  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依法助力重大战略实施、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促进城市治理……”陈凤超说,2024年天津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扎实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聚焦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天津检察机关做实安全生产监督,制发检察建议220件,督促整治电动车集中换电设施布线不规范、特色美食街区个别商户超量储存瓶装液化石油气等安全隐患,全力守护城市安全。
  天津检察机关依法助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桥梁防撞护栏不合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提升改造106座市管桥梁;就部分路段“有路无灯”“有灯不亮”致交通事故频发问题,推动相关部门争取1000万元专项资金,修复“问题路灯”,点亮城市夜晚平安路。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检察机关与生俱来的政治使命。
  陈凤超告诉记者,过去的一年,天津检察机关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与京、冀检察机关升级合作框架意见,会签数字检察协作、线索移送等文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检察供给。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运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记者 张驰 范瑞恒)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