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将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
近年来,周村区人大常委会以加强基层单元建设为抓手,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服务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取得明显成效。
一、推进履职平台广覆盖,实现代表工作与基层治理互融共促
一是一体推进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观察点等基层单元建设。分类建成2处基层立法联系点、1处社会建设基层观察点、10个代表联络站、23个代表联络点、13个代表工作室、2个代表之家,广泛搭建代表融入基层治理履职平台。二是坚持简单、实用、便民的原则,统筹建好常规性和专业化阵地。大街街道将代表联络站和党代表工作室、政协委员联络室、志愿服务组织等场所一体布设在辖区明德公园内,构建起民情反映、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商家镇依托长者食堂阵地,将代表联络点建在群众身边,“零距离”收集民情民意。南郊镇在不锈钢企业设立代表工作室,搭建“人大+商会”互联共商服务平台,重点面向不锈钢、风机、汽车零售等行业,推动不锈钢和风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凝聚合力发展产业。三是依托基层单元搭建平台,汇聚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民情恳谈、座谈议事、调研视察、为民办实事等活动。
二、推进代表履职进网格,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
一是结合全区基础网格分布、代表选区划分、代表居住地和个人意愿等,以基层单元为主要活动阵地,按照就近、便利原则,将全区555名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合理编入网格,每个网格明确1名代表为召集人,负责组织网格内代表开展活动。二是推行代表履职信息公开,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代表联系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实行网格内代表“轮值”制度。落实网格服务机制,代表与所在选区村(社区)党组织、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开展经常性联系,凝聚多方力量,助力解决一批网格“微实事”、民生“关键事”。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利用大多数人大代表兼具村(社区)干部身份,统筹力量和资源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社区治理。三是结合开展“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等主题实践活动,代表常态化下沉网格,通过“代表有约”“代表赶大集”“民主议事会”等形式,联系选民群众,回应群众诉求,促进基层稳定和谐。
三、推进数字化建设,数智赋能增实效
一是推行人大代表“民情二维码”,一“码”链接代表和群众,通过群众“点单”、人大“派单”、政府“领单”、代表“验单”,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商家镇在运行“民情二维码”基础上,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借助抖音号“商家好”搭建“人大代表在线”民事直说平台,代表们通过跟帖留言、粉丝互动,收集意见建议,精准为民服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二是与12345市民热线、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结合,统筹用好区内其他数字化平台,综合分析数据,多渠道吸纳民意。认真梳理线上线下征集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意见建议“群众反映—代表收集—平台分办—部门处置—结果反馈—群众评价”闭环办理工作机制,推动问题在基层解决。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