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绥化:推动人大国有资产监管提质增效

通讯员 杨云香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宫宜希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3期  浏览字号: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为人民管好、守好国资家底,人大肩负重要职责。
  绥化市人大常委会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紧扣振兴发展之要、紧盯社会治理之需、紧贴人民群众之盼,凝心聚力、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有资产效能和效益持续提升。
  市委坚强领导,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底气十足。绥化市委人大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落实国企改革部署、依法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谋划安排,确保省市委工作任务落地见效。2018年,市委率先研究出台《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完成第一个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五年规划,明确市政府要采取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相结合方式,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为人大深入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目前第二个五年监督规划正在实施中。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摆在突出位置,连续7年听取和审议政府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报告,持续关注文化类国有资产发展和保护情况,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人大代表监督视察活动,跟踪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推动市县两级政府成立“冗余资产共享中心”、持续完善机构建设、摸清全市国有资产家底。
  人大依法履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效果明显。市人大常委会集中力量瞄准关键点、紧盯薄弱点、突破攻坚点,推动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人民。针对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年度选题,明确措施办法,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规范管理、高效利用。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加快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落实落靠作为重点监督内容,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深化改革、保值增值。通过实行“1234”工作法即“1个机制”、“2个转变”、“3类报告”、“4项举措”,力求依法履职,打造工作亮点,推动监督法定程序落实。
  2023年1月,针对绥化市第一中学教学课改用房迟滞一年未投入使用、建设资金拨付不及时等群众反响强烈事项,市人大常委会将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实施民生工程未及时发挥效益问题列为攻坚克难项目,3次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现场,并在6月启动专题询问。11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会后及时解决问题,在8月开学季,教学楼主体工程通过验收交付使用。这正是市人大常委会突破工作难点、跟踪督办求实效的生动缩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倾听群众诉求,提出切实可行建议,推动多方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履职尽责!”时任市教育局局长霍凤国说。
  协同机制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能力提升。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建立健全监督工作机制作为着力点,以机制创新推动监督工作依法高效开展。建立人大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制度,明确市财政局、国资办、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中的工作责任,根据监督工作需要,配合开展实地调查,及时提供情况信息;运用“三查三看”法开展深入调查,查账表看管理流程、查台账看操作步骤、查实物看工作效果,通过查找管理漏洞、薄弱环节,现场勘察实体存量,评价管理绩效、工作成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实行联动工作机制,发挥人大代表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专业优势,形成监督合力,监督问题整改。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实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机制,通过会前学法、专家辅导、定期培训、党员联络点宣讲等多种方式,增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本领,不断提升人大监督的专业化、实效性水平;还通过人大常委会公报、媒体公众号等渠道,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向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依托“双联系、面对面、直通车”主题活动、人大代表驻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联络站活动等平台,2024年内共征集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意见建议100余条,持续跟踪落实各部门研究处理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在监督实践中不断夯基垒台,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科学化、精准化、常态化。“要突出人大视角、法治思维、系统观念、问题导向,以标准化、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推进科学评价、精准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元学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安全增值增效。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