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杜钧:焊花飞舞 匠心逐梦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宫宜希
杜钧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酒钢集团嘉峪关宏晟电热公司首席技师
“铿锵铁,温柔铜,电弧火花蓝映红。”一手拎着焊枪,一手举着面罩,全国人大代表、酒钢集团嘉峪关宏晟电热公司首席技师杜钧焊作时神情专注,手法娴熟。“传技、研修、攻关、创新”,是杜钧职业生涯的关键词,也是他工匠人生的生动写照。
1996年,杜钧来到酒钢集团热电厂,成为了一名高压焊工。为了尽早掌握过硬的焊接技术,杜钧经常在高达40多摄氏度的炉膛内苦练,把重点难点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反复琢磨,练就了一手左手焊接的绝活。
“‘精益求精、不断钻研’,是100%合格率的基础和关键。”谈起专业技术,杜钧直起身板,十分认真。面对电厂运行已久的主蒸汽管道剩磁严重、无法用氩弧焊进行根层焊接的问题,他利用直流电焊机二次线绕制成线圈给焊接管件局部退磁,有效解决了工作难题。他还将锅炉“四管”等高温高压部件焊接中质量较低的气焊工艺改为钨极氩弧焊,使合格率从70%提高到97%以上。
当问及杜钧焊接生涯中最大的挑战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是“SCS锌铝镁超级涂层板”焊接力学、盐雾性能试验以及产品焊接方案制定实施。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将盐雾性能试验初期被定格的57小时提升至2500小时以上,使198个样品各项数据圆满提升,成功助力集团公司产品技术指标完善及推广应用。
总结提炼“三顶”焊接技法,杜绝了200余起非停事件;研究实施了高合金马氏体耐热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热强钢等管材及异种钢材现场施焊操作工艺技法,填补了高合金钢材在现场应用中的空白;研究实施的“焊条电弧焊立向下焊接技术应用”,在同等焊接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提高14%以上……多年来,杜钧完成了6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80多项合理化建议、60多项技术攻关,获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

杜钧代表在工作中。(代表供图)
“杜大师!上次按照您提供的焊接参数,焊得特别好,酒钢焊接能力强、水平高,十分感谢!”听着客户的反馈,杜钧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光个人技术要好,还要总结推广经验,才能创造更大价值。”杜钧充分激发青年工人自主学习动力,有效缩短培训周期50%以上,借助“全国劳模杜钧焊接技术传承工作室”,培养青年骨干专业人才57名,其中技师、高级技师26人。他还总结整理多年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编制完成了7万多字的焊接作业指导书和各类技术文件,为职工培训和焊接作业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杜钧结合工作经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履职。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何推动企业在焊接技术上持续创新、促进行业发展,都是他一直关注的问题。
2023年,经过走访调研企业,杜钧提交了“关于以合规产能为基数调控粗钢产量,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积极回复,相关政策也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2024年全国人代会上,杜钧提出关于降低矿山企业税负等建议,建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取消资源税或实行税费减免,降低铁矿石增值税税率,增加矿山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进一步规范环保税征收,减轻企业税负,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为群众代言,为企业行业发声,更好履行职责,这让我非常自豪。”如今,杜钧正开展实地调研和专题讨论活动,为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提交建议做准备。他将继续关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希望推动出台更多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他还关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作为基层一线工人代表,杜钧心中惦念最多的还是产业和工人。“未来我将继续依托工作室平台,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项目攻关,努力培养出更多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酒钢和整个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杜钧说。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