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东人大:创新开展省级民生实事评议

来源: 广东人大网  浏览字号:
  1月18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报告中的“2025年省十件民生实事”被正式敲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创新遴选工作机制,首次由省人大常委会测评候选项目,使民生实事项目更加汇集民智、体现民意。
  从2011年开始,广东开展省十件民生实事办理工作,每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的产生主要由省政府征集、遴选,然后提请省人大会议审议。
  为了更加充分地听取民意,选出老百姓最期盼的“2025年省十件民生实事”,这次省人大常委会全过程参与,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遴选,再到决议、监督、评价,全流程各环节地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轨道,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李翔宇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按照省委关于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的部署,去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民生实事评议工作,很好地助推了省十件民生实事更贴民意、更合民需、更有成色。
  2024年9月,省政府启动民生实事征集遴选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广泛征集省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并充分利用代表联络站等静态基层单元贴近群众的特点,积极听取百姓心声。
  对这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黄)楚平主任多次听取汇报,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从去年9月份开始,就积极参与实事项目征集遴选工作。
  胡建斌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作为参与了相关工作的一员,我对首次开展民生实事评议感受深切。(我们)在原有征求部分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及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省人大代表意见征集范围,多渠道听取民意,为省人大常委会评议项目做好准备。
  当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大盘子”形成后,省人大常委会在全面梳理比对2024年以来代表关于民生问题的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履职工作对候选项目提出了修改的意见建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将遴选出的15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差额确定为12项。
  2024年11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省级民生实事评议工作。在11月底举行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分成4组,首次对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测评,36人次发言,现场讨论热烈。
  杨丹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深圳市南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针对2025年的民生实事有两个建议,第一个是在方向上,建议更聚焦当前社会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就业、生育等。另外,也是希望能聚焦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比较强的一些项目。
  王浩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副书记: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发高发以及低龄化的问题,然而我们的心理健康服务还面临着心理咨询师和专业机构分布不均,边远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农村,存在着线下咨询求助难的问题,为青少年提供更加普惠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我认为这很有必要。
  梁卫洪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我比较关注“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十年来建好的这些农村公路,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养护资金跟不上,很多路又恢复了一些原先的状态,就没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另外一个,希望能够打通重要的产业基地、旅游资源节点的路网,能够有力地促进产业振兴、农民增收。
  陈建飚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原党委副书记:
  我们看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运维的机制还不够完善,资金保障也还存在一些缺口。所以我建议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衔接,把这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这个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张文青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近年有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了普惠托育建议。广东作为连续五年全国第一生育大省,解决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照护难题,是缓解家庭以及职业女性育儿焦虑,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有力举措。今年,我委将开展托育服务调研,助力政府切实推动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
  讨论结束后,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差额投票。从12项候选项目中圈选出10项,其中养老、特殊人群保障、就业等项目得票较高,集中体现了当前的社会关切。
  省政府充分吸纳了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测评结果,形成省十件民生实事并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1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2025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
  胡建斌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民生实事评议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中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按照省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省财政厅将扎实做好资金保障和统筹协调工作,全力推动省十件民生实事各项目任务圆满完成。
  从2019年起,广东的市县乡三级逐步全覆盖实施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此基础上,2024年省级层面首次开展民生实事评议工作,形成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良好格局,使这一工作闭环更加完整、更加牢固。
  李翔宇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要“健全人大评议制度”。这次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抓住民生实事这一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工作,小切口探索评议工作机制,通过“听取审议报告+差额测评”的组合拳,构建起“评”与“议”的运作框架,形成了听取报告、分组审议、差额测评、意见反馈等一整套工作机制,在全国省级人大中属首创。
  戴激涛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该工作创新生动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过程特征,在省人大测评候选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了,但2025年省十件民生实事的实施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省人大常委会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跟踪监督,做好民生实事评议工作“后半篇文章”。今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还要听取审议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报告、开展满意度测评,监督推动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