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响水人大:代表“赶大集”“摆摊”解民忧
有一种期盼叫“赶大集”。大集,虽没有城市商场的高档繁华,但每一个地摊儿都散落着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1月22日,恰逢农历小年,一大早潘庄大集就热闹起来了,乡里乡亲不约而同来到一处特殊的“摊位”,认真倾听“摊主”们宣传政策法规,普及交通安全常识,不时还插话向“摊主”们反映意见,现场热闹非凡,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这些“摊主”正是响水镇的人大代表。
近年来,响水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思路,将代表联络站搬进集市,代表在赶集日“出摊”收集民意,进一步拉近与选民群众的距离,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建好阵地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农村大集最具烟火气。在集市能够更加集中收集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和基层实实在在的困难,在这里建好阵地,让代表走进集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集市代表联络站不只是一个“摊位”、几张桌子、几条板凳这么简单,更是完善民主民意表达的平台和载体。为提升集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营成效,推动站门常开、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谋划,结合农村实际和群众需求,指导各镇人大在交通便利的集市设立代表联络站,县镇两级代表在每个固定“赶集日”,采取“摆摊”形式,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实现代表联系群众、群众联络代表的双向联系和互动。
“镇人大主席是集市代表联络站建营第一责任人,在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后,我们会按照‘登记受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答复反馈’闭环办理机制,对于能够当场解答的,一一予以解答,需要协调解决的,建立与相关部门沟通渠道,督促问题尽快解决。”县人大代表、响水镇人大主席顾成华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和潘庄村一样,在响水县其他乡镇,代表们也通过这些设在群众身边的代表履职平台,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零距离”联系选民、服务群众、助推发展,真正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履职常在
代表联系群众“不打烊”
“河道周边部分垃圾清运不及时,影响了环境卫生。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核实、及时清理。”“我今年想试种特色玉米,乡里有没有农技员可以帮忙指导下?”……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向代表们反映情况。
“孙大爷,你反映的问题很实在,我已经记录下来了,接下来会把这个问题向镇里反映,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小尖镇人大代表李艳一边耐心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一边认真记录他们的合理诉求,细致入微解惑释疑…… “各位父老乡亲,今天已经很晚了,这里要收摊了,我把本人手机号码报一下,大家可以记下来,如有需要随时电话联系。”
集市代表联络站设立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据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姜玲介绍,全县人大依托集市代表联络站,深入开展“面对面听民声聚民智”活动,900多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共分成50个小组,以轮流“出摊”的形式,接待选民群众2000余人次,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普法宣传124场次,共收到群众反映的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老化、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400余件,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献策200余条。
下一步将创新运营模式,采用线下(定时定点定人)+线上(代表亮数字身份),定点+流动,拉呱+接待+常驻等多种方式开展代表接待联系选民活动,让群众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实现代表联系群众“24小时不打烊”。

纾困解难
托起民生“微幸福”
“没想到我提出的建议,能被这么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明显感觉到水环境改善了,群众再也不用担心饮水安全了。接下来我会持续关注这件事情,不负群众所托。”曹海东提起他提交的《关于治理塘港一组沟渠水体污染的建议》,露出满意的笑容。
去年4月7日,双港镇社区群众朱祝礼在赶集时向镇人大代表曹海东反映塘港一组沟渠水体发黑发臭且漂浮大量生活垃圾,影响日常生产生活。因为涉及到人居环境这一根本民生福祉,曹海东代表高度重视,立即将问题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反馈给双港镇政府,很快就组织力量对沟渠河岸和水体存在的少量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并安排提闸换水消除水体黑臭问题。由于沟渠从沟中心往西为开城社区所有,开城社区和双港社区共同对沟渠进行疏浚,调动机械整治河岸环境,拆除排污管道。4月30日,沟渠水体存在污染问题全部整治到位。
用力抓好建议督办,让代表履职更有底气。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办理过程高质量、办理结果高质量目标,集中精力、精准发力,对《关于支持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的建议》《关于优化合作医疗缴费体系的建议》等7项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代表建议开展重点督办,以点带面推动县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收集的140件代表意见建议办理见到实效,让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通过集市代表联络站,让代表服务群众的情怀更加浓厚、服务民生的举措更加有力,实现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双向奔赴”,代表们以履职为民的实际行动托起群众“微幸福”。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