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盐城人大:以报告制度为钥开乡镇国资监督新局

来源: “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截至2024年末,全镇可货币计量的国有和集体资产总额56.44亿元,较上年增加0.34亿元……”2025年1月15日,射阳县合德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镇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报告了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这是盐城开展乡镇资产报告工作的一个缩影。
  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全省人大监督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现场会后,盐城市县镇三级人大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全面推进建立报告制度试点工作,打通国有资产监督“最后一公里”,依法守护人民群众的共同财富。
  高位推动 市级层面强部署
  加强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监督是省人大上下联动事项,盐城市人大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高效落实。第一时间向市委报告省人大现场会精神和全市工作打算,市委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将此项工作与全市正在开展的国有和集体资产清查利用工作结合起来,人大要积极参与、加强监督、合力推进。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门召开会议学习省人大部署要求和市委批示精神,对这项工作作出周密安排。
  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为试点工作提供清晰指引。落实省人大试点建立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盐城市人大结合实际,迅速出台工作方案,提出“1223”目标,即:建立一套以报告制度为基础的监督制度体系,聚焦全覆盖、全口径“两全”要求,拓展街道、村级两个维度,实现镇村资产管理水平、人大监督质效和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三个提升。同时,明确了“全面动员部署、试点先行先试、夯实工作基础、开展业务培训、建立报告制度、常态开展监督”六个工作步骤,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2024年9月18日,盐城市试点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座谈会召开。
  去年9月,盐城市人大召开全市性会议,对试点建立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报告制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政府副市长介绍资产管理和清查情况,市相关部门和县镇人大作表态发言。“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稳妥建立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报告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逐步实现监督全口径、全覆盖。”盐城市人大常委会王荣主任提出明确要求。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大会议精神,尽快建立报告制度,全面加强监督,积极探索实践,形成既体现省市要求又契合基层实际、具有盐城特色的监督模式,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财富保驾护航。
  试点先行 各级人大齐发力
  人大监督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是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实践,试点肩负着破题、探路的重任,选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各地遵循积极稳妥、科学合理的原则选择点位,全市共确定试点镇24个,同时,建立市县两级联系机制,市人大直接联系3个试点镇,县人大联系辖内试点镇,一竿子到底,加强指导,更好发挥试点“窗口”作用。
  “建立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报告制度是从0到1的突破,作为试点,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各项工作谋好做实,为面上推开投石问路。”建湖县恒济镇人大主席吕以东说出了试点镇人大的心声。去年,24个试点镇都出台了资产报告制度,对报什么、如何报、审什么、怎样审作出全面规定,建立了会前代表视察调研、人大主席团初审、人代会审议、审议意见交办督办的全链条监督机制。制度与机制的建立,确保报告工作有章可循、规范严谨。
  在建立报告制度的基础上,试点镇积极探索创新,丰富监督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阜宁沟墩镇人大出台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办法、加强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监督的决定,提高监督规范化水平;亭湖南洋镇人大将“数字人大”平台与财政“资产云”平台连接,实现对资产管理情况的实时监督;射阳海河镇人大将资产分布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实践中不断沉淀,成为宝贵的试点经验。
  市县国资报告和人大监督工作已有较好基础,市县人大加强指导和统筹,将好的经验做法传到基层、用到基层。
  盐城市人大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两次带队到试点镇开展调研,人代会报告前,讲业务、找问题、听意见、提建议,为试点镇把诊问脉、开出良方;人代会报告后,看成效、破难题、萃经验、谋新篇,为推广试点经验蓄势赋能、精研细磨。
  县(市、区)人大凭借与乡镇联系紧密的优势,靠前指导,采取“部署+培训”的方式,传达上级要求,传授专业知识。阜宁县人大成立专家库,为试点镇提供智力支撑;射阳县人大为乡镇建立报告制度提供“模板”;建湖县人大帮助试点镇构建一套报告制度、一本数据台账、一个联网系统、一份专项计划、一批典型案例、一轮联动监督、一次高质量审议“七个一”监督模式……县(市、区)人大亮出“实招硬招”,报告工作呈现县域“一盘棋”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
  “有的资产有账无实、有的权属不清、有的长期闲置”“镇级集体资产没有明确牵头管理部门”……各级人大积极参与资产清查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调研,形成问题清单交到政府手中,人大监督的“好建议”正转化为政府加强管理的“实作为”:强化部门管理职责、严格资产核销、制定闲置资产目录、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市人大谋篇布局,县人大扎实推进,试点镇深耕细作,三级人大贯通协同,推动报告工作走深走实。
  突出实效 多方联动聚合力
  建立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报告制度,是新形势下完善人大监督机制的重要探索,只有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充分激活制度效能,提升监督质效。
  人大监督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党委要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的关键作用,为监督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党委牵头成立领导小组,组织会办研究,出台相关文件,调配专业力量支持人大开展监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乡镇党委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问题,加强人财物保障,为开展报告和监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乡镇资产面广量大、构成复杂,“家底”不清、管理不规范、保值增值能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乡镇政府以资产清查专项行动为契机,围绕资产“查、管、用”,打出“组合拳”:建立四类资产台账,既包括货币、实物等传统资产,也囊括数据、碳汇等新型资产;界定部门管理边界,资产统计既不重复也不交叉;制定资产处置措施,既严谨规范又高效灵活……乡镇政府认真摸排家底,强化资产管理,力求向人大报上一本“明白账”“效益账”。
  人大代表是审议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主体,如何引导代表当好“主人翁”?试点镇人大积极行动,新招频出:采取集中授课、实地考察、案例研讨等形式实现培训“全覆盖”,成立专业代表小组参与资产监督工作,利用代表集中活动日收集意见建议,成立资产监督代表联系点开展监督,走访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寻找“被遗忘”的资产……“人大加强培训、组织调研,我们审议发言的底气更足了。”试点镇人大代表邓海霞感慨道。
沟墩镇将多年闲置的老村部改造成长者食堂
  报告制度的建立,有效激发起代表的履职热情,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各个角落,了解资产现状和问题,为盘活利用出谋划策,一条条建议的落地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养殖场租金从600元/亩提高到1400元/亩,年增收约100万元;闲置鱼塘引进“渔光互补项目”,年增收200万元;多年闲置的老村部改造成长者食堂……人大监督不仅将资产“清”出来、“管”起来,更让资产“活”起来、“涨”起来。
  如今,试点乡镇这片试验田已长出累累硕果,今后将把试点成果推广到每一个乡镇,让报告制度落地生根,让每一笔资金发挥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