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多措并举,提升审计整改质效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孟 伟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2期  浏览字号:
  “审计署将重大问题移送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办或督办,开展整改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合力推动审计整改取得扎实成效。”审计署审计长侯凯说。
  2024年12月22日,受国务院委托,侯凯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审计署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所有问题及建议全部纳入整改范围,向122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印发整改通知和问题清单,由其全面落实审计整改责任;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认真落实专项整改任务。
  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
  报告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相关审议意见,抓紧抓实国务院各项工作部署,审计整改成效更加彰显。
  具体来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决扛起审计整改重大政治责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和部署审计整改,与党纪学习教育、中央巡视紧密结合,一体对照检查、抓好落实。审计整改总体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整改成效更加彰显权威高效要求。截至2024年9月底,《审计工作报告》中要求立行立改的1786个、分阶段整改的817个问题中,分别有1691个、513个(占94%、62%)已完成整改;要求持续整改的问题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和年度措施。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共整改问题金额538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300多项,追责问责2800多人。
  彭清华副委员长指出,通过报告可以看出,审计署和有关地区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及审议意见,扛起整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各项整改措施落地见效,重大问题整改总体进展顺利。特别是针对一些共性问题,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在立行立改的同时,及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较好发挥了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田义祥表示,报告充分体现了审计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从报告来看,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是有序推进的,效果也是好的。
  重大问题整改总体进展顺利
  报告从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办理情况、审计建议落实情况等六方面,对重大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充分反映。
  比如,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和有关地方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2851.48亿元,完善制度134项,处理处分241人。关于税务和海关部门组织财政收入不到位问题,36省市税务部门通过追缴税费入库、将暂时难以征收的纳入欠税管理台账等整改问题涉及资金296.02亿元,21个海关单位已补征关税等1.2亿元;关于转移支付体系仍不够健全完备的问题,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修订资金分配机制或管理办法,要求地方不得多头超额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对以前年度分配不合理的通过核减预算、收回资金等进行调整;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中出现偏差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现场督导项目建设情况、约谈有关单位,暂缓下达进展过慢项目的后续中央预算内投资;关于中央决算草案编制个别事项不准确不细化的问题,财政部已调整《2023年中央基本建设支出决算表》,细化列示了中央本级1亿元以上的非涉密投资项目;关于地方债务管理不够严格的问题,24个地区通过安排预算资金偿还、地方政府债券置换等整改问题涉及资金89.41亿元,对其他债务正在筹措偿还资金或录入隐性债务统计监测系统等。
  此外,针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34.5亿元,完善制度130项,处理处分12人。特别是关于节庆展会论坛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21个部门和17省市已通过规范活动审批办法、从严控制活动规模、退回赞助费等方式整改问题涉及资金22.7亿元。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查出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178.64亿元,完善制度820多项,处理处分2230多人。针对关注度较高的农村学生营养餐问题,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40.39亿元,完善制度248项,处理处分1200人。其中,66县已原渠道归还、支付拖欠补助等19.51亿元;8省已追责问责徇私枉法的供餐监管部门和学校工作人员等384人。对审计移送的310多件违纪违法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正在组织查处,对涉案款物加紧追赃挽损,依规依纪依法处理处分有关责任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督促下,按照相关工作要求,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国管局等6个部门,针对扩投资相关举措未有效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存在薄弱环节、地方债务管理不够严格、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础性管理工作薄弱等4方面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天星表示,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是严肃认真、有力有效的。特别是一方面抓问题解决,一方面抓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取得较好效果。他建议,要把重点民生资金审计问题整改摆在更突出位置,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蒋卓庆委员认为,从报告来看,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的整改态度是认真的,整改效果是明显的,进一步发挥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建设。他建议,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重点地加大对财政困难省份基层基本财力保障力度。
  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针对立行立改的问题还有95个(涉及金额214亿元)尚未整改到位的现象,报告分析有3个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审计整改“两个责任”仍未全面落实到位。二是近年来审计查出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交织,相应整改难度加大。三是贯通协同还有短板弱项,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整改协同不足,横向上地区间、部门间未形成有效的责任共担、信息共享、整改共促机制;纵向上有的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整改中仍存在压力层层衰减等现象。
  报告明确了后续工作安排:一是进一步压实整改责任。细化整改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动整改落实,对重要问题一盯到底,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确保真改实改。二是进一步用好问责利器。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坚决惩处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三是进一步做好举一反三。坚持“治已病”、“防未病”,深入分析反复出现、经常发生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障碍,及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加强监管。
  报告强调,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更好运用规律性认识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审计力量!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赵保林表示,报告有以下几个亮点特点:一是整改率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整改方面的贯通协同机制更加完善高效;三是重大问题的督办查办力度进一步加大;四是审计建议的落实力度加大;五是更加注重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从促进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机制、落实责任追责问责等方面提高整改实效,做得很好。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树清表示,当前审计工作主要聚焦在违法违规现象上,力度较大。在他看来,审计同样也应该更多地放在效益审计上,特别是投资效益本身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等。他建议在做好对违法违纪行为审计工作的同时,考虑进行效益审计的探索性试点,起步阶段可以每年选取一部分投资项目进行综合的效益审计评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夏光表示,审计监督在规范公共资金、公共资产的管理使用,严肃财经纪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上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整改工作和成效也值得充分肯定。他建议,一是将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结合起来,二是把揭示问题与问题整改有效结合起来,问题整改既要落实到个案,更要关注问题的共性,对那些经常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涉及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应加强研究,提出完善政策、深化改革、改进工作的建议。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