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小健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24期  浏览字号: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被称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市场运行的“稳定器”,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国有资产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确立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的基础制度安排。2024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法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强化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重要举措。
  执法检查中,检查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实施情况,督促法律实施机关、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法定职责,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用法治力量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
  依法守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物质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企业国有资产法执法检查,把这次执法检查列为2024年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赵乐际委员长审定执法检查方案,肖捷、彭清华、张庆伟三位副委员长担任检查组组长,分别带队赴河北、湖北、黑龙江、陕西、上海、安徽等6个省(市)开展实地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钟山担任检查组副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检查。
  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对照法律要求,紧扣法律规定,对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总体情况;出资人职责履行情况;国家出资企业公司治理情况;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监督情况;与法律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情况;法律实施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对推进法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国有资产法修改的意见和建议等8个方面内容进行了重点检查。
  作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领域的基本法律,企业国有资产法自2009年施行以来,有力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了国有经济竞争力,对于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赴地方检查时,检查组充分肯定企业国有资产法实施取得的重大成效,并就继续贯彻实施好法律制度提出要求。
  肖捷率队在河北和湖北开展执法检查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论述,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进一步实施好企业国有资产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不断提升国资国企法治建设水平,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彭清华率队在黑龙江和陕西开展执法检查时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国资国企管理监督法治化水平,用法治力量守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
  张庆伟率队在上海和安徽开展执法检查时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锻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国企,切实激发国资国企发展动力活力。要深入总结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践,及时把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法律制度,着力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检查组还委托内蒙古、辽宁、山东、湖南、四川、甘肃等6个省(区)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国有资产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牢记“国之大者”,国资国企阔步前行
  当前,各地国资国企运行和发展情况如何、效益怎样?
  从执法检查了解的情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国资国企质量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到2023年,四川省地方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8.35万亿元,营业总收入2.12万亿元,利润总额1433亿元,分别是企业国有资产法实施前的20.5倍、9.7倍和11.6倍;全省地方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6.03万亿元,营业总收入0.15万亿元,利润总额513.48亿元,保持较高增长。
  又如,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29.31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3.7万亿元,利润总额2654.65亿元,相比2009年分别增长3.7倍、1.9倍、1.2倍。上海市国资国企贡献了超1/4的GDP、近1/4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近1/6的税收,承担全市100%的轨道交通,90%以上旧区改造和燃气供应,80%以上保障房、租赁房建设,70%以上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和主副食品流通供应,60%以上防汛排水等公共服务。
  地方国资国企发展稳步增长,反映出我国国有经济持续壮大的良好态势,“压舱顶梁”的作用尤为突出。
  《中国人大》记者从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6月,财政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印发《全国国有企业名录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级次国有企业名录,进一步夯实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底数。
  截至2023年末,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02万亿元,全国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0.6万亿元、对应资产总额445.1万亿元。2023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85.7万亿元,利润总额4.5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近3倍。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表明,国资国企牢记“国之大者”,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取得不凡成绩,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主责主业,结构布局向优向新
  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法律实施以来,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不断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当前,国有经济在航天、深海、能源、通信、交通等领域取得一大批世界级科研成果,在船舶、钢铁、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建材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形成一大批优势产业集群。
  从执法检查了解的情况看,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国资国企结构调整节奏加快,国民经济布局不断优化。
  在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河北省立足做强做专、错位发展,在港口、水利、粮食、投资、建筑、物流等领域实施一系列整合重组,涉及资产规模4946亿元,占省属企业总规模的22.8%,省属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121次,子企业减少132户。山东省强力推进内部专业化整合,2024年已完成内部整合56项、涉及权属企业106家,正在实施的61项、涉及权属企业128家,有效减少了企业内部同质化竞争,运行效益明显提升。四川省制定和完善国有企业主营业务管理办法,开展主营业务优化调整,严格限制非主业投资。省属企业主业数量从47个压缩至31个,压减幅度超过31%,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
  在加速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安徽省加大国有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布局,强化国有资本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产业需求的服务保障,“十四五”以来省属国有企业累计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500亿元以上。上海市出台《国资国企加快战略性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先导产业投资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组建集成电路装备、EDA、生物医药专项并购基金,围绕光刻胶、区块链等领域组建7家战略新产业平台。黑龙江省以国有平台为依托、政府基金为抓手,投资70多亿元参与培育4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资国企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运行发展呈现出结构向优、布局向新、质效向好的鲜明特点,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纵深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国资国企
  实践表明,深化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协调配合,依法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
  执法检查中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在完成上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定的80项改革任务基础上,谋划部署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细化142项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90项,完成率63.4%,实现“棋至中盘,任务过半”。
  辽宁省印发了《关于推动辽宁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建立了31项重点改革任务工作台账,目前总体任务完成率达到70%。
  黑龙江省的龙江森工集团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推动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四分开”,伊春森工集团所属17个林业局公司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企业资产和经营效益快速增长。
  国资国企改革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蹄疾而步稳,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征程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上,国资国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执法检查组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部署精神,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国资国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功能作用,全力贯彻落实好企业国有资产法,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发展壮大、行稳致远。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