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盐城人大:主动作为 顺势而动 助力答好对外经济发展题
步入盐城经济开发区,悦达起亚、SK、摩比斯等外企映入眼帘。随处可见的外企标牌、星罗密布的国际餐厅、外籍人士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正在悄悄融入这座让人打开心扉的城市。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了盐城走向国际化城市的步伐。
近年来,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顺势而动,在助推对外经济向上向好发展上贡献人大力量,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如何加强对外经济工作监督,助力对外经济健康发展?早在盐城成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第一年,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就敏锐地将其作为监督重点。对外开放水平越高,人大监督就越不能缺位。
盐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对外经济工作进行视察调研中,代表们发现全市对外合作领域仍需拓展,欧美、日本等地区的合作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同时立足自身需求,紧扣对外经济产业合作特色,推进差异化制度创新。另外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这个区域性优势和韩资企业的历史合作契机,加大韩资引进,让韩资企业真正在盐落地生根、遍地开花。这些问题作为意见建议交办反馈给了政府相关部门。
破题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强化监督,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交出了审议高质量答卷。

2023年6月,盐城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全市推进“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情况。正值盐城“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五周年,在这样的契机下,盐城对外经济工作呈现了繁荣向上的景象——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国际产能合作持续深化,园区开放能级不断提升,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
“认真落实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构建与国际同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巩固拓展‘放管服’改革成效,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一网通办’‘一网通管’,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主任蒋春审议时说道。
委员们的审议意见掷地有声,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借“一带一路”增进互联互通,让越来越多的“盐城造”跨山越海、畅达全球。2023年9月初,作为盐城对外开放标志性企业的悦达起亚将三千多台汽车从盐城大丰港码头驶上滚装船,踏上前往菲律宾、沙特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之旅”。
近年来,盐城经开区中韩主题的商业新地标接连建成:2020年中韩迎宾苑正式营业,2021年中韩文化客厅对外开放,2022年中国国际街区“东大门”盛大开街;2023年中韩文化广场盐城凤依湖开放、一批对外合作项目投入经营。这一幕幕都是盐城打开大门、敞开心扉的真实写照。
对外经济工作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丰富地方经济发展层次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组成部分。连续多年,盐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加强监督,将对外经济发展工作监督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稳步推进。
聚焦结果落地,打造从调查研究、交办意见到跟踪落实的监督闭环。制定问题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要求,全面加强对人大监督成果的督促推进。今年又率先听取和审议了全市外商投资情况,组织代表围绕外资使用情况、外商投资融入我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实施情况、吸引外资情况、促进产融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视察调研,代表们欣喜地看到,在市人大多年的监督推动下,对外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
开放潮涌谱新篇,盐城地区注册的外贸经营主体数量,也在不断增长,2023年底为5600家左右,截至今年10月已超过6600家。盐城外贸从1992年的1.9万元起步,至2005年首次突破百亿元,2022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发展迅猛,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紧紧围绕中韩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中韩贸易投资合作先行区的目标,畅通“东北亚小循环”,融入“国际大循环”,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中韩(盐城)产业园集聚,打造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示范窗口。今年以来,全市外贸出口转负为正、进出口增幅全省第四,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沉甸甸的成绩单。
下一步,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关注对外经济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助力对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好对外经济发展人大监督答卷。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