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薪火相传,种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

扬州人大组织“一米视角”看民主系列活动综述

来源: “扬州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增强青少年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切身感受和情感认同,丰富沟通渠道,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一直探索搭建参与平台,不断拓宽实践渠道。
  “2024年,我们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一米视角’看民主系列活动,邀请中小学生‘走进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人大常委会会议’‘走进人大常委会机关’‘走进立法座谈会’等,在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播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同志介绍道。
  首场:5名小记者“童言童语”写代表
  时光回转至2月25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来自育才小学、汶河小学、梅岭小学的5名“小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高德荣、魏华,开启了“一米视角”看民主活动序幕。
  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小麦试验田,小记者们跟随高德荣代表,走在黑科技“打理”的田埂上,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实验室里,一份份小麦基因谱,又让好奇的小脑袋都挤在了一起。小记者们带着问题,仔细凝听,细心观察,笔头也唰唰写个不停。
  田间采访刚刚结束,小记者们马不停蹄地赶往汶河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青少年体验园的“民生茶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国人大代表听取民意座谈会”正在举行。看着全国人大代表魏华与社区居民展开交流,听着区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和街道居民反映问题,一问一答间小记者们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不到一个小时的活动,孩子们既紧张又兴奋,“原来坐下来认真听别人提意见,就是一种收集民意的方式啊!”
  3月3日《扬州晚报》刊登了题为“我和全国人大代表的故事”采访手记,“小记者”们以独特的视角抒写自己在田间地头看履职、“民生茶馆”听民意的感想体会。
  “出发前,带队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什么吗?’我第一个举手回答:‘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带到北京去!’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非常兴奋,能近距离与全国人大代表对话,原来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都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人物。他们建言献策,造福百姓。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新时代好青年,长大成为一名对祖国有贡献的人。”育才小学三(2)班梅书诚在文中写下内心的感受。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2018级1班沈子馨在文中写道:“我经历的不仅仅是一场采访体验活动,更是一节生动的民主课、科学课。作为一名学生,我了解到科学与民主的价值,并切身感受到了身为中国公民的骄傲。” 
  就在同一天,乘坐“复兴号”赴京的全国人大代表魏华,在高铁上用手机看完小记者撰写的采访文章后,连连点赞,“‘一米视角’看民主,就是在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播下民主法治的种子,将会成为孩子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首问:6名小记者坐上专题询问旁听席
  “小记者?你们是来采访的吗?” 6月28日上午,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专题询问城市内涝治理工作,首次邀请部分青少年走进人大常委会会议室旁听专题询问。6名小记者一进入询问现场,立即就成为全场的关注点。“这场询问连小朋友都很关心!”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于力说。
  “今天有哪些部门被询问?”梅岭小学梅岭校区四(3)班的水云萱认真地开始会前准备。“叔叔,请问这份材料能给我一份吗?”梅岭小学西区校六(6)班的卢一鋆对询问材料很感兴趣。看着忙碌准备的小记者,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点赞。
  随着专题询问的开始,小记者们也认真地记录了起来,仔细聆听市政府职能部门的坦诚回答,零距离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情景。
  “人大专题询问的目的是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询问结束后,育才小学六(2)班的朱奕璇意犹未尽,向一旁的市人大工作人员刨根究底。
  “如果我在生活中发现了有需要解决的急事难事,可以向谁提意见?怎么提?”育才小学六(3)班的朱晨瑜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内涝治理工作中有的概念我还不太明白,但是城市建设,人人参与,人人有责,我们少年儿童也不例外。今天会上记录的内容,我一定要告诉同学们!”梅岭小学花都汇校区五(1)班的陈东琳骄傲地说。
  会场内,市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小公民们详细介绍人大监督方式,以及向人大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途径方法,让小公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人大是如何履职行权、如何联系群众的。
  7月7日,扬州报业集团推出“小记者”专版文章。6位“小记者”分别写下了《不惧风雨共护扬州》《一切为了人民》《民主监督的力量》《童言来议事、童心系城市》《收获满满的一天》《聆听一场庄严的会议》等“小感悟”。
  从人大监督的动真碰硬到人大制度的实际运行,从对政府工作的直观感受到对民主生活的实践体验,孩子们用文字生动记录了一次真真切切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旅。
  首堂:30名“10后”体验别样思政课
  8月19日下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机关开放日”活动,30名中小学生应邀走进市人大常委会机关。
  徜徉在人大史料展示馆,小记者们在一幅幅展板前驻足,全神贯注地聆听人大依法履职的故事,系统了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人事任免权等情况,以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
  在常委会会议室,小记者们参加了一场模拟常委会会议,大家模拟相关单位及工作部门负责人向会议作工作报告,并就人事任命事项进行模拟表决;奏唱国歌后,部分被模拟任命的同学进行了宪法宣誓。在庄严的宪法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展现了对宪法的尊崇。小记者徐铂淳说,他知道了人大有哪些职责,今天收获满满。
  当天,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孔令俊来到小记者中间,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对小记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开展“机关开放日”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学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知识,了解人大为人民履职的历程,就是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民主的种子、法治的种子,帮助青少年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宪法法律、了解人民民主、了解扬州人大,感受宪法的权威、民主的神圣、法治的力量。
  据了解,这次“机关开放日”不同于以往,将体验环节延伸至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点,让小朋友们在具象的实践站点沉浸式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活动当日,小记者们来到“汶河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青少年体验园”,集体上了一堂《扬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立法知识讲座课程,参观了仁丰里民生茶馆、地方立法信息采集点,并参加了扬州传统“非遗”主题研学活动。
  “希望青少年朋友能够在活动中感受民主法治的力量,在心中早早种下民主法治的种子,争当民主法治建设的合格接班人。”看着面前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人大汶河街道工委主任温正国很是欣慰。
  首发:7名“小主人翁”喜获《立法建议采纳证书》
  “很高兴我的建议能被采纳,做城市‘小主人翁’的感觉真好……”12月26日下午,在扬州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现场,刚刚领取到《立法建议采纳证书》的新华中学张晋一同学一脸自豪地说道。当天,包括张晋一在内的七名学生列席旁听了会议,他们提出的多条立法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研究采纳,转化为《扬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儿童友好条例》)的具体条款。
  儿童是未来的主人,关爱儿童就是关爱未来。制定《儿童友好条例》,是2024年扬州人大的一项重点立法工作。“立儿童的法,不仅要听大人的意见,更要听听儿童的意见,要让孩子广泛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在常委会初次审议条例草案时,很多委员如是说。
  “我们通过开展‘1堂课、1场调研、1次座谈会、1场审议会’,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儿童’法建言献策,让孩子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市人大法工委工作人员如是说。
  截至常委会会议二审前,通过发放“成长有声”小信封,共收到中小学生回信108封,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目前有部分意见已被吸纳到表决稿中。
  “城市书房里有关儿童的书籍并不多,每次找书看的时候都很困难。”“我认为治理校园霸凌不能只关注明显肢体暴力行为,还要关注像嘲笑、孤立、侮辱这种‘隐形霸凌。’”“建设儿童公园、提供儿童亲近自然的机会。”……孩子们在书信中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言献策,一个个“金点子”为城市建设引入了少年儿童视角。“这是一次创新尝试,很好地将思政课上抽象的政治概念,变成可参与、可实践的生动形式。”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的吴新星老师说。
  得知自己提出的“增加公共场所中的儿童友好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议被采纳,来自育才小学西区的张浩轩同学很是欣喜:“目前不少公用健身器材大多是全年龄共用的,但很多性能并不适合儿童使用,希望能够为我们增设符合儿童游憩的相关设施。”他表示,自己在写信过程中,逐渐增强了对城市建设的参与感。“畅所欲言能得到真诚回应,我和同学们都很愿意用这样的方式,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贡献一份绵薄力量。”
  “根据调研收集的意见,特别是部分中小学生的意见,我们对儿童友好出行系统提出完善建议。”扬州市人大社会委负责人介绍,例如增加“推进街区、社区慢行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方便儿童到达学校、社区公园或者其他服务设施”,将儿童友好出行从校园周边扩大到全市范围,等等。
  “感谢同学们对地方立法工作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工作机制,努力寻求立法‘最大公约数’,让立法更好汇集民智、满载民意。”孔令俊在颁发《立法建议采纳证书》时表示。
  从课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点,一次次沉浸式参与体验,一堂堂生动的人民民主思政课,孩子们参与、思考、感悟身边的鲜活民主,心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种子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