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司法为民 做深做实行政检察工作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丁子哲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23期  浏览字号:
  行政检察是人民检察院法定职责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11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伴随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适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更高需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确立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基本格局,全面履行各项法律监督职责。2018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行政检察厅专司行政检察职责,31个省区市检察院和有条件的地市级检察院逐步单设行政检察机构,行政检察工作进入发展快车道。
  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同志对报告披露的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行政诉讼法,依法对行政诉讼和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的举措和成效表示肯定,并就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给出意见和建议。
  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47.9万件,是前五年的2.6倍。今年1月至9月共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5.9万件,其中行政诉讼监督案件5万件、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1.4万件、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反向衔接案件9.5万件。
  行政诉讼监督是行政检察工作的重心。2019年至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8.7万件,是前五年的2.9倍,年均上升22%。2023年以来,一半以上省级检察院受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数量超过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
  “这表明行政检察监督的法治监督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日益明显。”全国人大代表陈莉娜对报告中提到的行政诉讼监督成果感到振奋,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明确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监督地位和作用,明确对行政诉讼的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监督,加大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重大民生问题等重点案件监督力度。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严格执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检察机关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发检察建议等督促其纠正。2019年1月至今年9月,检察机关对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发现的行政行为在事实认定、证据收集、适用法律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依法提出检察建议7.4万件。
  针对检察建议工作的规范与完善,杨晓超委员建议检察机关进一步明确检察建议质量标准、跟踪问效路径,解决有的检察建议“纸面落实”、“一发了之”等问题,同时建议有关方面研究完善检察建议制度设计,进一步提升检察建议的科学性、权威性、实效性。
  报告显示,检察机关2023年制定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11条意见,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协作配合,推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闭环、无缝衔接。
  “行刑双向衔接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冉博委员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整合现有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平台、“两院”信息平台等数据,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双向信息有效流动,促进全面共享,提升行政检察监督的及时性、全面性。
  报告指出,检察机关切实找准行政检察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法治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2019年1月至今年9月,检察机关综合运用监督纠正、促成和解、公开听证、司法救助、释法说理等方式,在办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中推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1.9万件,其中争议十年以上的3259件。
  “今年以来最高检主动服务发展大局,加强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障,坚持畅通群众检察诉讼的渠道。广大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认知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成绩应给予肯定。”林锐委员说。
  伴随着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行政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向前。报告显示,检察机关注重强基导向,不断夯实行政检察工作根基。在政治和业务建设、行政检察制度规范、与有关执法司法机关协作配合等方面都进行了加强与完善。
  对此,邱学强委员表示,检察机关将业务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工作质效的针对性举措,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履职合力,切实提高案件办理质效,社会各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高度评价。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