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以依法监督助力办好两件大事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监督工作综述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
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30项,开展两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组织两次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开展协同监督两次,组织专题调研1项……一组组数据见证初心使命,一项项工作彰显为民情怀。
回望过去一年,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工作要求落实落地,寓支持于监督,抓监督促发展,为办好两件大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府新篇章贡献人大监督力量。
围绕中心工作 于大局中显担当
大局之所在,就是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将人大监督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确保人大监督与党的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步同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人大各项工作的主线。市人大常委会围绕贯穿主线,自觉把监督工作重心放到办好两件大事这个目标任务上,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视察,与自治区人大上下联动,重点监督自治区“六部促进条例”实施情况。推动实施好“六个工程”,听取审议六大报告,充分发挥完成好五大任务中的抓手作用。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聚焦市委“坚持首善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集中力量打出监督“组合拳”。听取审议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以法治力量护航企业发展,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预决算监督紧盯人民的钱袋子,让政府花钱不再任性;审计监督从“指名道姓”到狠抓整改落实,尽显人大监督“铁腕”气质和“刚性”本色;听取审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让政府晒出国有资产“明白账”;精准把脉都市农业发展问题,推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了恪尽职守的答卷。
回应群众关切 于民声处观民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开展监督,不断擦亮人大监督的“民生底色”,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成色”。
温暖工程监督是今年人大监督的重头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全覆盖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社会征集反映问题、专题询问直面问题、回头看跟踪监督解决问题“四举措”提高询问质效,全链条监督温暖工程进展情况,促进温暖工程高质量落地见效。对温暖工程中发现的“暖污同沟”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再监督,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守护百姓冷暖,彰显民生“温度”。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市人大常委会多举措持续监督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今年通过“四联”监督机制,与自治区人大议题联结,三级人大代表履职联动,对就业“一法一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助力呼和浩特市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有学上”还要“上好学”,义务教育还存在哪些堵点?法院“执行难”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优质教育“四个一”工程实施情况、法院执行难工作情况、视察安宁疗护工作。无论是“头等大事”还是“关键小事”,市人大常委会努力当好民生“答卷人”,在监督工作中彰显民生情怀和温度。
建设美丽首府 于监督中强支持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环境质量、防沙治沙等重点领域,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监督答卷,环境状况年度报告就是直观的“成绩单”,今年是第7年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这已经成为市人大常委会一项例行开展的监督工作,为改善首府环境质量持续发力。今年联合视察了“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情况和《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两项议题,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形成重点突破、区域协调、部门联动的攻坚战格局,厚植首府绿色根基。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市人大常委会发挥执法检查巡视“利剑”作用,开展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针对法律实施中存在的11个方面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用法治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听取和审议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查报告、开展关于融雪剂的调研、听取“宜游城市”建设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既听取汇报也向基层群众了解情况,为守护好一方水土,润泽青城、造福人民贡献人大力量。
创新思路举措 于实践中见成效
监督不走过场,才能体现刚性,见出效力。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方法手段,拓展广度深度,全面加强监督刚性,推动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新提升。
提升经济监督实效,用监督助推高质量发展。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并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优化升级市人大预算和国有资产联网监督平台,形成“事前监督批准、事中监督提醒、事后监督追踪”的全过程监督模式,为人大开展监督工作“保驾护航”。
如何形成监督工作全链条闭环,更好提升监督质效,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出多个新模式。综合运用专题询问、执法检查、满意度测评、调研视察“回头看”等监督方式,健全沟通协调、监督调研、报告审议、整改反馈的全链条模式。推行“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实现审议意见“形成—督办—评价—销号—回头看”办理落实全过程闭环,全年发出审议意见31件,有效发挥监督合力,推动监督工作向难度突破、向刚性发力。
协同监督是地方人大工作的新探索,是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人大力量的具体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议题联结、调研联合、履职联动、成果联用“四联”履职制度,构筑三级人大上下协同、整体推进业务工作的格局,今年承接自治区人大监督议题25项,推动人大监督重点同向、动作同频、效果同进。建立区域协同监督机制,今年与包头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对呼包两市政务服务“跨市通办”、文化旅游工作开展两次协同监督,共同推进“呼包同城化”,延伸人大监督的广度和力度。
新征程承载新使命,新任务需要新担当。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积极推动监督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监督更有力量、更有质量、更有能量,为办好两件大事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