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审议关于耕地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稳住耕地总量 提升耕地质量
12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持续多年的耕地“南减北增”开始转为“南北双增”,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耕地净增加210.5万亩。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严保严管责任体系逐级压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本确立。
在严密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方面,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支持下,耕地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健全。修订实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首次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增加“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等法律规定。颁布实施黑土地保护法、粮食安全保障法,颁布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保障“吃得放心”。
在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方面,稳住耕地总量,分解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编制完成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优化耕地布局,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督促南方省份稳妥有序恢复一部分过去流失的优质耕地,减轻北方省份的水资源和生态压力。同时,在耕地恢复过程中,适当留出过渡期,引导各地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压实省级责任,实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每年对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在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范围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1500多个,完成整治总规模720多万亩,实现新增耕地66万亩,建设用地减少16万亩,有效促进了耕地集中连片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2021年以来,支持实施1880多个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和200多个新建灌区项目,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约1亿亩。截至2023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10.75亿亩。
报告指出,耕地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耕地保护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依然突出。
报告表示,下一步,将稳住耕地总量,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提升耕地质量,全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格监督执法,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坚持系统推进,切实加强耕地生态保护;强化永续利用,巩固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张天培)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