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立法守护国家标志

童卫东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9期  浏览字号:
  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象征和标志,代表着国家主权和尊严,我国宪法对国旗、国歌、国徽作了规定。为了规范国旗、国歌、国徽的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90年、1991年、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制定了国旗法、国徽法和国歌法。2009年、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度对国旗法、国徽法作出修改,我国的国家标志制度不断完善。
  制定国歌法,维护我国的“第一声音”。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每当国歌雄壮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战的烽火中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国歌的确定,有一个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54年制定宪法时,对是否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争议。因此,1954年宪法只规定了国旗、国徽,没有规定国歌。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歌的决定,采用《义勇军进行曲》原曲,歌词由集体重新填写。因新歌词引发不同意见,在1982年宪法通过的同一天,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确立国歌的宪法地位。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歌立法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国歌法列入当年立法工作计划,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起草。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两次审议,于2017年9月通过了国歌法,对国歌奏唱的场合和礼仪、宣传教育、标准演奏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监督管理等作了全面规范。2024年9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本。
  制定修改国旗法,让国旗高高飘扬。国旗法是1990年6月制定的。在国家标志中,国旗使用最为广泛,无论是城市广场还是边防哨所,无论是机关学校还是单位、居民小区,无论平时还是节日,随处都可以看到五星红旗在飘扬。人们眼望国旗,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随着国旗的广泛使用,使用不当的情形增多,影响了国旗的尊严。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完善国旗法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国旗法列入当年立法工作计划,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起草。全国人大常委会经两次审议,于2020年10月通过了修改国旗法的决定。主要修改包括完善国旗尺度,增加升挂国旗的场合,规范升旗仪式,完善国旗及其图案使用要求,加强国旗宣传教育等。修改总的精神是鼓励公民和组织在适当的场合升挂、使用国旗和国旗图案,表达爱国情感。其中,完善国旗尺度是修改重点之一。国旗法所附的国旗制法说明规定了国旗的样式和五种通用尺度。但实践中,大到天安门广场使用的国旗,小到手持国旗、桌用国旗,都不在五种通用尺度之列,需要完善国旗尺度规定,以满足实际需要。考虑到国旗制法说明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重要历史性文献,不宜采用修改的办法,经研究后,在国旗法条文中增加规定:“国旗的通用尺度为国旗制法说明中所列明的五种尺度。特殊情况使用其他尺度的国旗,应当按照通用尺度成比例适当放大或者缩小”,把保留国旗尺度的历史渊源和满足现实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制定修改国徽法,维护国徽尊严。国徽法是1991年3月制定的。与国旗、国歌相比,国徽的使用较为严格,主要是国家机关或者行使国家权力时使用。实践中,国徽使用不规范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2020年修改国旗法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徽法一并作了修改,完善了悬挂国徽的场所,增加了国徽图案的使用情形,规范了国徽使用范围,加强了国徽制作、销售、使用的监管,等等。其中,规范国徽图案使用是修改的重要内容。原法规定国徽图案的使用情形较少,但实践中国徽图案使用情形很多,许多证件、证照上都有国徽图案。为此,修改后的国徽法明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件、执法证件等,国家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书、批准证书、资格证书、权利证书等,居民身份证、护照等,都可以使用国徽图案。同时,规定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这样规定,是因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职或者宪法宣誓时佩戴国徽徽章,表达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情怀,应当鼓励和支持。
  国旗、国歌、国徽承载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当前,我们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通过立法修法,完善国家标志制度,有利于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 
编 辑: 许欣宜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