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鼓楼故事”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南京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决定筹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鼓楼实践”主题展,以实际行动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鼓楼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11月13日,南京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举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鼓楼实践”主题展开展式暨“人大代表讲坛”特别版活动。

强化组织领导。鼓楼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研究工作方案,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专班,研究室牵头,会同专业制作团队共同实施。为克服时间紧、跨度长、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专班专门商请区档案馆、地方志办、文旅局为协办单位,多方协力,为按时有序完成展陈任务夯实组织基础。
突出主题主线。展陈以“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主题,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线,广泛征集鼓楼区人大成立以来的珍贵历史图文资料,编撰制作一批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特色彰显的展板,按照编年体时间脉络,图文并茂地回顾和展示7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历史传承和特色品牌,通过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鼓楼故事”,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鼓楼的生动实践和生机活力。
践行群众路线。由于历史上鼓楼区经过多次区划调整,资料征集是展陈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工作专班线上发布征集公告,区、街、社区“三级总动员”,两个月来收集遴选、编辑整理的图文资料近4万件。有热心市民顶着烈日,送来70年前爷爷奶奶的选民证;有70岁的老代表冒着大雨,带来40年前的代表证和履职手记;有从故纸堆、旧仓库里翻出的老照片、老物件;等等。从中“百里挑一”,遴选出400件,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承载着人民代表大会70年历程的光彩岁月,浓缩着一届又一届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为民履职、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更有着寻常百姓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和拥戴。
彰显鼓楼特色。展陈总面积450平方米,按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鼓楼区情实际,分为三个篇章和两个特别单元。第一篇章为1949—1977年,反映原鼓楼区和原下关区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前后至改革开放前工作运行的基本情况;第二篇章为1978—2012年,反映原鼓楼区和原下关区改革开放后,人大设立常委会至区划调整前的重要事件;第三篇章为2013—2024年,反映新鼓楼区成立后人大工作的有关重要图文资料。两个特别单元分别为“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人大实践”和“代表感言墙”,呈现了鼓楼人大创新实践的“三张名片”和一批新老优秀代表履职生涯中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精彩片段。在介绍人大制度鼓楼实践的同时,展陈还通过文字、视频、图表等形式,一并呈现同一时空下鼓楼这片热土上发生的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
营造浓厚氛围。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为抓手,各街道、教育和高校代表组普遍开展各具特色的参观、座谈、访谈、打造“示范点”等系列活动;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下一步,还将制作线上“云展馆”,同步投放网站、各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和有条件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知所何来,方明所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是能够有效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鼓楼区人大常委会将继往开来、接续奋斗,进一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体制机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新实践,在中心城区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更多人大贡献。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