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吉安市:开展“四化建设”推动代表联络站提质增效
近年来,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以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专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建设”,推动代表联络站发挥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规范化”夯实阵地建设
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代表联络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各方面。一是紧扣“建、管、用、融”四个环节,聚焦代表履职制度化、联系群众常态化、发挥作用规范化,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新时代“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意见,通过“代表联络站+N”方式,以人大制度优势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按照“便民利民、共建共享”的原则,自2016年起,将代表联络站与乡镇人大主席团、基层立法联系点、乡村振兴联系点、志愿者服务站等场所结合起来,实现了乡镇(街道)建站全覆盖,并向村、社区延伸。三是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完善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处理、学习活动、视察调研、履职积分管理等制度。每月安排1-2天时间由代表集中进站接待群众,让群众找得到门、见得到人、办得了事。
二、站稳人民立场,以运行“常态化”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代表联络站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头进站制度。吉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坚持进站接待群众,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在市领导的带头示范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进站接待群众形成常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常态常效办理群众意见建议。建立起“代表收集民情、人大分类梳理、分级受理办理、代表跟踪督办”的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构筑了惠民生、暖民心,解难事、增福祉的人大“绿色通道”,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三是创新开展“四进四解”活动。结合落实“四下基层”要求,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以“进基层解民情、进现场解难题、进网格解矛盾、进家门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四进四解”活动,推动各级人大代表主动下到村组、社区等基层一线,问需于民、问策于民、问效于民,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三、服务中心大局,以功能“特色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紧扣“代表联络站+”职能定位,不断丰富拓展代表联络站功能。一是以“代表联络站+产业”,助力推动经济发展。遂川县汤湖镇白土代表联络站围绕做强做优“狗牯脑茶”文章,引导各级人大代表担当尽责,高质量实施智慧茶园、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品牌宣传推广等项目。二是以“代表联络站+园区”,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万安县设立工业园区代表联络站,引导人大代表进园入企履职,高效精准服务,把联络站建成畅通政企交流、协调解决诉求、监督部门履职、推动企业发展的站点。三是以“代表联络站+民生”,助力增进民生福祉。泰和县禾市镇采用“四单”工作法(即:群众“点单”、代表“定单”、监督“交单”、人大“验单”),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开展。四是以“代表联络站+立法”,助力立良法促善治。安福县羊狮慕镇针对境内武功山“一山三治”的老大难,通过发挥人大代表“立法直通车”作用,全过程参与全省协同立法项目《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吉安武功山景区条例》的制定,并牵头开展武功山护绿和武功湖护河执法检查活动。
四、聚焦管好用好,以管理“专业化”推动提质增效
代表家站要建好更要用好,让每个家站都成为代表开展履职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平台,把推动代表进站作为提升代表能力、检验履职成效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履职管理。常态化开展集中学习、专题宣讲、答疑解惑、互动交流等活动,积极组织代表走出去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将人大代表参加学习培训、进站接待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参与调研视察、开展年度述职等活动情况纳入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实行积分上墙,晒出代表履职“成绩单”,提升代表履职实效。二是彰显因地制宜。将代表联络站建设与所在乡镇(街道)的特色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在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项目招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新干县大洋洲镇不断深化“民情赶集室”建设,定期安排人大代表逢圩日在人流量最大的农贸市场“摆摊设点”、问访民情,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解决问题就在眼前。三是深化数字赋能。结合江西数字人大3.0建设,通过数字赋能推动“线上”与“线下”落地落实,逐步完善内容丰富、功能实用、安全便捷的网上代表联络平台,实现“键对键”“点对点”无缝连接,构建“全天候”“无盲区”的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新格局。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