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眉山市:多措并举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实效
近年来,眉山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代表建议交办更有力、承办更有方、督办更有效,不断实现汇智聚力、共促发展、惠泽民生的良好效果。
一、“三项举措”力促代表建议提得实、办得了
一是开展重点课题研究提质。以代表家站为载体,设置代表建议重点研究课题联系点18个,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明确重点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一老一小”、“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小区治理、就业创业等6个方面开展。各县(区)人大每年分别确定2个以上的重点研究课题,根据研究方向和代表专业专长,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办法和举措,形成高质量的代表建议。二是突出代表履职培训赋能。每年举办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安排履职优秀的代表就建议选题和写作“现身说法”,有力提升代表撰写建议能力。组织各代表团积极对接有关方面,每年向代表提供参考选题,为代表深入调查研究、撰写建议提供基础素材。三是健全联合预审机制增效。每年人代会前2个月,安排各代表团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地方工作实际,组织代表进行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并提前开展代表建议收集工作。各县(区)人大加强对代表建议内容的规范引导,及时与代表进行沟通协商并修改完善。
二、“三个转变”力促代表建议交得准、办得好
一是转变“会后交办”为“会中交办”。市人大会同有关交办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对提前收集到的代表建议进行审核分类、登记编号,在征求领衔代表和有关部门意见后,研究形成初步交办意见。在人代会期间,组建代表建议交办工作组,将代表有实质内容的口头发言和书面建议归纳汇总,根据建议可行性和惠及面,梳理形成交办方案,以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形式及时交办,提高代表建议交办质效。二是转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每年分别在建议办理法定答复时间节点开展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全覆盖回访,通过与代表逐一面商或电话沟通,全面了解已答复建议比例、与代表面商比例,全面掌握代表对办理态度、办理结果的真实满意度,建立代表建议答复情况和满意度动态统计台账,在主任会议上进行通报。对办理程序不够规范、答复类别不够精准等问题,点对点发函督促整改。三是转变“重办结率”为“重办成率”。修订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办法,建立B类件转化为A类或C类件的“挂号销号”管理机制,明确承办单位在建议转化为A类办结或者C类办结期间,应当每年主动向代表通报续办情况。先后对近7年来的193件B类建议进行“回头看”专题调研,通过细化逐年办理工作台账,实施动态销号管理。
三、“三种督办”力促代表建议督得严、办得成
一是全程督办“增质效”。每年制发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方案,根据代表建议的受益面、紧迫性,确定10至20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督办建议,由常委会领导牵头领衔督办。将本年度代表建议分类归口到各专委会,从专题督办、对口督办、跟踪督办、跨年督办等10个方面细化安排部署,不断提高代表建议督办质效。通过年中召开中期督办会,听取代表建议办理阶段情况,年底由主任会议听取B类建议续办情况,有力提高代表建议办成率。二是调研督办“解难题”。结合全覆盖回访和B类建议“回头看”专题调研发现问题,每年有针对性地选取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代表建议专题调研督办,在实地调研、听取汇报、现场问询的基础上,对所调研的代表建议逐一进行现场测评,当场通报测评结果。三是专题询问“促提升”。针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处理难度较大的代表建议,先后4次开展专题询问,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到会应询,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不回避矛盾问题,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调动了承办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了改进工作合力。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