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南宁市:夯实联络基础,增强联络实效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近年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夯实联络基础,积极服务全市1.2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当好党和人民群众联络员,在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一、夯实联络基础
  一是着眼于城乡全覆盖,将100个示范站点建设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每个基地按就近、方便的原则固定辐射若干个周边站点,定期组织周边站点开展培训、观摩、交流、联动履职等活动,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出台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制度、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常委会领导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制度,常态化邀请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常委会期间由常委会领导组织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反映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提出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意见建议。三是2022年,实施市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全市县乡两级人大也相继制定出台本级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通过百分制量化细化代表在大会期间、闭会期间履职活动标准,实现了市、县、乡三级代表全覆盖的积分制管理,间接选举产生的市人大代表履职积分每季度汇总通报一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人大代表履职在其进驻的基地(站点)上墙公布,接受监督。
  二、增强联络实效
  (一)建立“十个一”活动机制。明确全市各站点统一按照“十个一”要求开展活动,即:每月开展代表集中接待走访群众活动一次;每季度组织代表学习培训一次;每半年开展代表调研视察一次,开展立法征求意见活动一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一次;每年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一次,召开民情沟通会一次,开展代表意见建议督办活动一次,组织参与执法检查或立法评估活动一次,开展述职活动一次。站点运作更加规范,代表履职活动更加丰富。
  (二)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2023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站点开展主题活动,共召开民情沟通会、调研座谈会等700多场次,邀请5000多名群众参加,形成有关建议821条。及时召开市级层面、县区级层面交办会,推动一批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积极助力法治南宁建设。通过推进站点同步建设,更好发挥站点“立法直通车”作用。2022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站点参加对17件法律草案、21件自治区法规草案和15件本市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共提出修改意见3000多条;开展普法宣传6500多场次、法治讲座2200多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80多万份(册)。  
  (四)积极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群众之中广泛宣传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同结石榴籽、共绘同心圆,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西乡塘区中华中路社区民族团结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候鸟港湾”服务特色品牌,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协调解决劳动就业、子女上学、住房、语言沟通等问题,得到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好评。
  三、抓实智慧人大建设

  统筹谋划设计“智慧南宁人大”系统,以实用高效、集约集成、共建共享为目标,搭建“一中心、三平台、五体系”(全景指挥中心;应用基础平台、数据基础平台、移动基础平台;立法工作、监督工作、代表工作、机关事务管理和代表大会服务五个支撑保障体系)总体构架,分阶段建设。其中:建设集指挥调度、汇总展示、远程会议、智能分析于一体智慧人大工作全景指挥中心,提高工作效率。建设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系统,实现了建议网上分办、交办、答复,主办单位、协办单位与代表网上沟通,代表议案建议全流程网络办理,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提高了建议办理效率,2023年度市人大代表全部建议办结时效较上年提速16.7%。建设代表履职登记系统,代表履职信息采集、登记、统计、公示全流程网络化,代表履职档案电子化,积分通报动态化,有效促进代表履职“比学赶超”。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