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宁德市:开展“千名代表访民情听民声办实事”活动
为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宁德市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起常态化开展“千名代表访民情听民声办实事”活动,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立足人大职能优势,综合发挥立法、监督和代表工作质效,逐步推动民意在民生实事中得到高质量表达,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一十百千”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累计收集各项民生诉求2275件,近1500件得到相应办理落实。
一、“全覆盖”发动,在凝结力量上下真功
以“一十百千”工作机制为牵引,有序发挥全市各级人大力量。一是以一个活动为载体。通过常态化开展“千名代表访民情听民声办实事”活动,为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打开传递通道。二是以十个机关为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与9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机关联动开展活动,合力保障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三是以百个场所为依托。依托遍布全市各乡镇(街道)和部分村居(社区)、企业、园区的323个代表活动室常态化开展接待群众活动,保证代表接待有固定场所、群众反映诉求有固定渠道。四是以千名代表为参与主体。组织全市五级9200多名人大代表走进所在代表活动室,心贴心访民情、听民声,综合运用释疑解惑、现场协调、代表约见和提出代表建议等方式,推动民情民意向民生实事转化。
二、“全链条”推动,在有序运作上下真功
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统一制定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内容、要求和具体安排,做到部署、推进、落实各阶段同频共振、协同有力。一是收集民情。每年第二季度,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活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统一行动,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参加所在代表活动室开展的集中接待群众活动。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走进代表活动室,与当地人大代表一起开展活动。二是精准交办。及时梳理汇总活动中收集到的民生问题,并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处理。属于市级层面解决的,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后,交市人大社会委或常委会相关委室,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办理。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参照办理。三是跟踪督办。市县两级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各委室围绕各自办理事项,深入调查研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解决民生问题。同时,全过程了解掌握常委会领导联系县(市、区)或乡镇(街道)范围内民生问题的解决情况,及时报告存在的困难问题,视情采取调研、检查、座谈等形式,专题研究解决。四是办结反馈。原则上民生问题交办后的1个月内办结并反馈;对于部分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民生问题,适当延长办理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月;对于一些因政策规定限制或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的民生问题,及时向代表和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
三、“全方位”带动,在履职行权上下真功
在推动解决具体民生问题的基础上,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诉求集中领域,深度分析研判,立足人大职能,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人大立法、监督和代表等工作更加贴合民心、造福民生。一是转化为立法项目。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扬尘污染、噪声污染、城市养犬以及公共卫生健康等问题,及时将相关问题列入2024年立法项目,努力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支撑。二是转化为监督议题。聚焦群众诉求集中的饮用水安全、道路修缮、老旧小区改造、文化保护和教育工作等领域,综合运用听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方式,就相关问题开展监督,2024年将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工作和家庭教育、农村公路建设、乡村振兴等列入监督议题。三是转化为代表建议。引导代表结合活动中收集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民情民意,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代表建议,深度办理落实。市人大代表聚焦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问题提出建议,推动市医保局出台文件,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转市级医院及市外医院起付线标准分别下调,群众住院报销比例得到大幅提升。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