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晓琳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3期  浏览字号: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强化要素支持十分关键。6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进一步强化。但目前要素获取等方面矛盾仍较突出,一些民营企业还难以平等获取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
  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对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要素支持十分关注,纷纷建议进一步强化金融、人才、土地、创新等要素保障,切实帮助民营企业降成本提效能。
  持续加强金融服务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是重要一环。报告指出,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条举措,开展民营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强化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的激励约束。
  同时,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潜力持续释放,但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保障机制亟需完善,融资难长期制约民营企业发展。
  对此,报告提出,将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模式,满足企业灵活用款需求。同时,发挥好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作用,深入推进“信易贷”等服务模式。落实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措施,加大对初创期、种子期创业的支持力度。
  分组审议时,李慧琼委员建议,要不断改善融资环境,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殷翠平指出,实践中基层银行给予民营企业的授信偏低,民企贷款难、利率高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他建议,科学制定准入标准和管理要求,在授信准入、审查审批、贷款定价、资金发放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
  强化人才、土地要素保障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人力资源保障。
  “高层次人才的短缺,也是制约中小型民企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殷翠平说,民营企业受制于自身规模、资金及业务量等,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他建议,从人才补贴、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保障力度,提升民营企业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以人才为突破口为民营企业创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史耀斌委员希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机构能够在风险投资、创投等基金使用方面,重点帮扶或者支持一些高科技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在高科技领域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吸引海外科学家人才回归。”
  针对强化人才、土地要素保障,报告提出,将畅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持续拓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创新人才。开展百万民营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供地流程和环节,提高供地效率,推动实行产业链供地,对产业链重点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实行整体供应。
  加大创新要素支持
  民营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创新水平持续提升。但调研报告也指出,我国民营科技领军企业还不够强、不够多,很多民营企业科技资源不足、创新能力仍需提升,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缓慢。
  报告提出,将进一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支持民营企业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激励政策。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完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制度和机制建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数据要素型企业做优做强。
  “民营企业对市场价值较高的科技成果的旺盛需求,是拉动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分组审议时,高友东委员聚焦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建议制定更具操作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权属界定办法,明确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使创新主体放开手脚进行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郭振华委员反映了其直接联系的人大代表的有关建议:一是打造可持续可落地的“首台首套”政策。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技术需要尽快得到应用示范的机会,打造出样板项目,才能复制推广。二是建立有利于科技企业的招标机制。三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其生产能力、测试能力共享,以便更好地将研发成果转换为有竞争力的产品。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