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于浩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3期  浏览字号: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滚滚。
  19岁的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这是我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
  闻惊雷而知春,从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到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党中央的政策激励下,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在中国大地喷涌而出,民营经济高速发展。到2023年,民营企业达5300余万户、个体工商户达1.24亿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正处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关键期。民营经济发展需要什么?如何优化环境为它们营造良好氛围……6月2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纷纷发言。
  “调研中,经常听到来自民营企业的声音:‘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最需要的是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民营经济的预期和信心,说到底还是对市场公平竞争与法治的渴望’,等等。”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蔡玲说。
  民营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各种不公平问题,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的调研报告中也得到了反映: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仍然存在,电力、医疗卫生等领域和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环节准入问题比较突出;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项目、重大科技攻关的机会不多、程度不深,一些民营企业实际上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层层转包的“施工队”;有的地方滥用行政力量排除和限制竞争,甚至在小区绿化保洁、设备维护、物业管理等一般竞争性领域也指定由国有企业承担,挤压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有问题不可怕,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积极地为民营企业发展想办法、出主意、谋对策。
  “在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中,建议选取具有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形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说,通过举办重大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向民营企业集中发布项目信息,积极引导项目落地实施。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
  “许多民营企业反映,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主要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存在涉及所有制的歧视和偏见带来的市场准入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形成了市场挤出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蒋卓庆建议加快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信用服务平台,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合作,运用大数据的功能,汇集涉及企业经济活动并经承诺和履约的各类信息纳入信用记录,构建一套具有科学评估标准和信息共享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有效引导和推动各部门各单位运用社会信用服务平台进行资源的配置,并发布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白皮书,让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能够一视同仁地获得市场准入和要素支持。
  蔡玲认为,行政垄断是造成不公平竞争的关键原因。铲除行政垄断必须从源头治理,实施严格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出台可以量化的公平竞争审查办法。
  下一步如何为民营企业打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作出回应:
  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持续优化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尽快修订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推动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持续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执法。
  加快修改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相关实施条例,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构建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研究建立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可以预见,这些政策的推行无疑会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各级政府仍要“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才能更加暖人心、树信心、稳恒心,让民营经济的活力得到充分迸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迈步从头越正当时。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