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周口人大:数智赋能“两公开三互动”推动基层代表联络站高效运行
周口现有五级人大代表1.8万名,混合编入215个基层代表联络站。随着基层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建好”的基础上,如何“管好”“用好”,切实发挥基层代表联络站功效,已成为全市各级人大着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周口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市级人大工作职责,依托周口人大数智化平台,聚焦基层联络站运行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重点围绕代表入站履职、联络站工作开展、民意收集督办等重点工作,自主开发了“周口人大基层代表联络站管理服务系统”,以数智手段实现代表联络站活动信息、代表入站履职信息“两公开”,保障市县乡三级人大信息交流、会议视频、意见征集“三互动”,推动基层代表联络站高效运行。
以联络站活动信息公开推动联络站活动制度化。联络站是闭会期间代表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代表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制度化开展联络站活动,是联络站发挥作用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设计相应的模块,对入站学习交流、出站调研走访、民意收集督办三项联络站主要日常工作进行公开,通过活动计划提前报送、活动内容图文上传、活动结果动态展示,使联络站活动更具体、形式更多样、群众更可感、实效更明显。系统上线8个月来,各联络站累计上传工作动态23000多条,入站活动4500多条,社情民意2600多条,推动各联络站各项日常工作开展制度化规范化。
以代表入站履职信息公开推动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常态化。当前,闭会期间代表作用的发挥还是基层人大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代表联络站是代表闭会期间常态化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代表入站动态”模块,以“履职画像”的形式,将代表闭会期间通过联络站参加的“入站活动”,收集督办的“社情民意”,年度“述职报告”,一人一主页,进行清单式展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从参加专题调研、视察检查、代表小组活动、学习培训等17个方面对代表闭会期间通过联络站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登记,作为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已实现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基本信息通过平台全面公开,代表入站活动通过平台动态展示,代表收集督办民情民意进程通过平台闭环跟踪,代表年度述职报告通过平台定期上传,代表履职画像通过平台自动生成。从而激发了代表入站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代表入站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了代表入站履职常态化实效化。
以三级人大信息交流互动保障代表知情权。知情知政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基础,只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实情,才能精准履职、有效履职。通过设置“信息交流”板块,将市县乡三级人大的“通知公告”“政情通报”“工作动态”“学习资料”等进行定向推送,使入站代表和群众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市县乡三级国家机关主要工作动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以及履职必备的相关专业知识,为提升联络站活动质量提供支撑。同时,各联络站可以根据活动开展需要,请求市县人大协助,要求相应的国家机关提供专项信息和数据,使基层联络站虽然设立在基层,但五级代表混合编组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以三级人大视频系统互动提升联络站活动实效。市县人大加强对基层联络站活动开展的管理,是提升基层联络站活动开展实效的重要环节。市人大常委会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人大的视频互动系统,实现市县乡三级人大之间的实时互联互通。月初,汇总各基层联络站站内活动计划;活动开展过程中,市县人大通过视频进行统一调度;月底,对本月各基层联络站活动开展视频联通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各基层联络站站内开展活动更规范有内涵。同时,依托视频互动系统,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传达重要会议精神、举行专题视频电话会议,使相关工作更加便捷。今年,已通过视频互动系统举行“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系列专题讲座6期,召开各类视频会议23次,实时调度各基层联络站开展活动3700多次,扩大了人大宣传的覆盖面、增加了工作的便捷性,推动了基层联络站站内活动的规范化开展。
以三级人大意见征集互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是实现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推动力量,基层联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通过“意见征集”功能,各基层联络站均可通过生成征集意见微信二维码和发送手机征集意见短信,向辖区群众和入站代表发送征集意见问卷。市县人大统一组织的征集意见活动,可自动生成带有各基层联络站专属标识的二维码,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统计。今年上半年,市人大累计开展意见征集26次,参与代表44514人次;县乡人大累计开展意见征集144次,参与代表6112人次。意见征集功能的开发和使用,极大拓宽了代表意见表达渠道,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更好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周口人大基层代表联络站管理服务系统”各项预期功能均得到较好实现,为进一步推动基层联络站规范化运行,服务入站代表高效能履职,助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落地落实提供了数智支撑。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