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重庆云阳:守护红色文化的“根”与“魂”

通讯员 徐江滔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小健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3期  浏览字号:
  “七一”前夕,修缮一新的云阳县农坝镇烈士陵园、农坝支部遗址,吸引不少群众前来参观、学习、瞻仰。与此同时,前往云阳民德广场彭咏梧、江竹筠烈士雕塑等其他红色文化景点的群众,也络绎不绝。
  红色遗迹和资源,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打卡”和关注,这与云阳县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代表建议,助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份代表建议引发关注
  地处云开巫三县交界的农坝镇,曾是革命烈士彭咏梧组织的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革命根据地。
  在农坝小学任教的云阳县十八届人大代表肖涵,也是当地的红色教育解说员,一直关心当地红色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她在走访时发现,当地红色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比如,在镇上窄口子老街成立的云阳县第一个地下党组织——农坝党支部旧址,青瓦泥墙的老宅,房梁已经歪斜,存在安全隐患。
  “以前来这里,导航系统找不到、手机信号连不上、烈士纪念碑周边杂草丛生。”在云阳县农坝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碑前,肖涵指着被损毁的栏杆,忧心忡忡地说,“保护地方红色资源,刻不容缓。”
  今年年初,肖涵在云阳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交代表建议,呼吁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丰富内涵,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让当地的红色资源变为“红色产业”。该建议引起了云阳县人大常委会的重视,决定将该建议纳入重点督办建议进行跟踪督办,并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列入今年的监督重点。
  深入调研精准把脉
  今年3月,云阳县人大常委会启动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专题调研,邀请辖区各级人大代表、专业人士等参与调研。一场由云阳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的听证会随即召开,县委宣传部、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文旅委等单位负责人,县人大代表,专业人士等参加听证。会上,肖涵提出的有关建议被采纳,相关单位的职能职责被逐一厘清。
  据了解,云阳县不可移动红色资源共96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8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34处。为了保护好红色资源,云阳县曾先后修建了彭咏梧江竹筠烈士纪念碑、彭咏梧烈士纪念馆、云阳工农武装起义及川东游击纵队陈列室、赵唯陵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编著了革命烈士彭咏梧等红色文化书籍。但是,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还不够,需深入查找问题。
  随后,云阳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等方式深入一线调研,形成关于云阳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对全县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意见建议。
  跟踪督促共同发力
  调查研究为推动云阳红色资源保护找准了“突破口”、“切入点”,但要如何做好监督落实“后半篇文章”,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红色资源,人大不是孤军奋战。”肖涵说,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县政府积极宣传,发动群众、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对部分红色文化景点进行了修缮。同时,探索建立革命文物“保护、活化、融合”机制,抓实做好“红色+”文章,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讲活新时代“红色故事”。县教委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红色精神教育大课堂。
  “保护红色资源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监督的脚步不能停歇。”云阳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全县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将推动政府及其部门高质效办理代表建议,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