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德阳:履职赋能,激活乡村振兴“芯”动能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舒颖 通讯员 何欢
走进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略坪镇长玉村的罗江区种子加工中心,29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89台(套)种子干燥机、清选机、除尘等设备正加速运转,3条低温循环式多功能种子烘干生产线火力全开。
“这条多功能种子烘干生产线,一次可烘干粮食150吨左右,不仅可以满足制种基地的需求,还可以辐射周边地区,有效保障种子品质及安全。”德阳市人大代表、略坪镇制种大户彭丽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已经实现耕、种、管、防、收、烘全环节专业化服务,有效提高了种子生产机械化水平。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支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023年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时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德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四川省委和德阳市委中心工作,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加快推动现代种业基地建设,激活乡村振兴“芯”动能,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代表“出点子”,推动种子基地建设提档升级
“没想到提出建议后,制种基地建设提档升级这么快。”2022年,在德阳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彭丽提出了“关于支持罗江建设中国水稻油菜‘双季制种’示范区,打造中国种子‘芯谷’的建议”。该建议被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列为当年的重点督办建议。隔年1月,她再次围绕加快建设种子“芯谷”提出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这些建议提出后,市区镇人大经常实地了解基地建设进展情况,多次开会研究,督促相关部门办理。”彭丽介绍说,“这些年,我们这里的田、水、路等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还建成了种子展示中心、种子加工中心、种业服务中心,种子生产的条件越来越好,以后我们这里还要建种子农业公园。”
为了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在今年的德阳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通了代表建议受理“直通车”。“优化改进会议期间的提前沟通环节,推动代表建议研究、交办、研判等流程提质增效,把过去需要20天左右完成的工作,压缩到了4天,程序更加优化、工作更加务实。”德阳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调研“开方子”,保障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新增的263亩科研育种用地解决了!感谢你们帮忙协调。”去年5月,在德阳市什邡市召开的省市县三级人大调研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什邡试验站副站长韩思怀对当地的政策安排表示感谢。
近年来,德阳市将种业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本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了推动种业强市建设跑出“加速度”,去年以来,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天府粮仓”建设调研座谈会,围绕种业科技等深入种业园区、种子企业、科研单位等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并在调研基础上,形成打造现代种业示范基地的意见建议报送市委,得到充分肯定和有力落实。在罗江、旌阳两个国家级制种大县的带动下,全市发展制种6万亩,种子销售覆盖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远销俄罗斯、泰国等国家。
监督“钉钉子”,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2023年6月,赵乐际委员长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到成都、德阳、绵阳等地检查种子法实施情况时曾指出,“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下旬以来,德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对全市6个区(市、县)全覆盖开展种子“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进一步夯实种业振兴法治基础。这项执法检查也是德阳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二年开展,旨在持续跟踪督促各地认真落实法律法规精神,着力夯实“天府粮仓”种子安全根基。
近年来,德阳把种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德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听取审议“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开展耕地保护问题整改专题询问,率先在全省开展市县乡三级人代会同步审议乡村振兴工作报告,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